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绘事乃雕虫之小计,吴带当风也好,曹衣出水也罢,如何抵得过一部《离骚》?梁楷泼墨仙人又如何PK的了诗仙李白之道骨仙风?周易、诗经、春秋、史记、资治通鉴加上孔孟老庄,又如何是石涛八大乃至白石所能相提并论……前者是大学问,后者乃小情怀。
那么,我们又为何如此钟爱艺术?因为我们从艺术中看到自我,读到意境,感到情怀……
都在大谈继承传统,然我们究竟从所谓传统国画中如何感受中华民族悠久之历史、灿烂之文明,又如何捕捉中华文明博大之思想、优秀之传统?是技法之传承?亦或是笔墨之韵味?
先读孟凡书此次李可染画院参展四副作品:
子路负米孝双亲、闵损芦衣御车感父救母、郯子取鹿乳孝双亲、舜帝孝心感天白象助耕。读过二十四孝故事的朋友应该大致了解!正所谓百善孝为先,这又恰恰是东方文明与意识形态与西方最大之差别,乃至过去中国讲究亲亲得相首匿!什么意思?就是你的亲人犯罪了你如果向官府举报你是有罪的!回到艺术,回到传统,这才是我们从艺术中感受什么是传统,不是技法,而是作品要表达的思想!这才是核心之所在,凡书每副作品都有着极其强烈的故事性与寓意,而他创作所想达到的终极目标正是其恩师老圃先生一直倡导的绘画要达到“行教化,助人伦”之初心,这也是在普遍缺乏宗教信仰、原罪意识的中国,蔡元培先生早就提出的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思想的实践!
作者:杨子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