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为进一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以美启迪智慧、以美扶持地方文化发展,2020年8月11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 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3、4层展厅及户外雕塑园,将展出至10月11日(周一闭馆)。
展览共展出作品550余件(套),共分为九个篇章,表现了脱贫致富,生产建设,教育医疗,扶贫救灾,抗疫与复工等主题,其中大部分为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展览选展了部分来自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作品。
该展还囊括了特邀的一批表现脱贫攻坚、抗疫与复工题材的绘画、雕塑、书法、篆刻、摄影的最新创作作品,力图多角度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脱贫攻坚历史进程,共同在脱贫攻坚之路上不懈奋斗的实践与成就。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文艺是要为人民画像、为时代立碑。作为国家美术馆,如何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做好以美扶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命题。就整体而言,此次展出的作品以各具特色、各显神采的艺术形象歌颂、弘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人物、事迹、风貌与精神。这些作品源自生活,生机勃勃,是现实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更是美术家们以大美化育大众的历史见证。
作品欣赏
齐白石 《农耕图》(农耕)
纸本设色 中国画
69cm×52.7cm 1952年
中国美术馆藏
齐白石的中国画《农耕图》笔墨简括,意趣丰饶,画中憨态可掬的水牛,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埋首扶犁的老农,将齐白石的故园情思和赤子情怀娓娓道来。
陆俨少 《教妈妈识字》
纸本设色 中国画
78.6cm×52.1cm 1956年
中国美术馆藏
陆俨少的中国画《教妈妈识字》设色清雅,张弛有度,描绘了一个亲切感人的农村扫盲场景。
2019年李凡、李蓉、李芸捐赠
刘文西 《祖孙四代》
纸本设色 中国画
119cm×96.6cm 1962年
中国美术馆藏
刘文西的中国画《祖孙四代》是新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经典之作,四代人同框,代表着一代又一代的希望和向往。
董希文 《千年土地翻了身》
布面油彩 油画77cm×143.5cm 1963年
中国美术馆藏
董希文的油画《千年土地翻了身》采用写实主义绘画语言,表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获得解放,雪域高原从此翻开了历史新篇章。
吴为山 《孔繁森》
铸铜 雕塑204cm×87cm×69cm 2008年
中国美术馆藏
吴为山的雕塑《孔繁森》以“写意雕塑”的方式,通过对孔繁森人物造型与精神境界精妙的刻画,塑造了这位优秀共产党员在茫茫雪域高原走访基层,与群众交流的形象。
张见、齐鸣、李玉旺、李朋帮、李丹、管海龙《助梦》
纸本设色 中国画
280cm×546cm 201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张见等共同创作的中国画《助梦》通过描绘四川省大凉山火普村表彰脱贫示范户的场景,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全面奔向小康的可喜硕果。
王奋英 《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
纸本设色 中国画
240cm×450cm 2019年
中国美术馆藏
郭健濂、褚朱炯 《互联网的春天——农村电商》
布面油彩 油画
264cm×424cm 2019年
中国美术馆藏
解海龙 《希望工程系列—大眼睛》
银盐纸基 摄影
61cm×41.cm 1991年
中国美术馆藏
解海龙的摄影《我要上学》的主人公是出生于安徽金寨县一个贫穷山区的“大眼睛”苏明娟,这张触动灵魂的照片,已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广泛传播。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的领导下,中国美术馆积极践行作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社会责任,为脱贫攻坚做出贡献。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