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1-09-10 14:17
衡量一个城市文明与否的标志不仅仅是看它有没有像样的美术馆、博物馆,双年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比如威尼斯双年展和电影节,卡塞尔文献展,明斯特雕塑展,惠特尼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都是因为美术馆和博物馆及双年展而使这个城市蜚声世界,文化声名远播。
第一届双年展参展作品:Assadour Markarov《A Creation》
中国的上海双年展(又称上双)和广州三年展(又称广三)亦为城市的文化繁盛确立了一种标杆。相较这些城市,武汉虽也不乏诸多盛誉,比如疫情之后,都在谈它是一个英雄之城,它还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它也有设计之都的美誉,但在当代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却又没有一个清晰的用一句话可以概括的文化事件或地标性的建筑。
第一届双年展参展作品:方力钧《装置》
诚然,当我们来到博物馆,可以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昨天,但当来到美术馆或置身于其中的展览时,即可一览这个城市在今天的文化发展样貌。可喜可贺的是,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应运而生。
第一届双年展参展作品:岳敏君《弯曲的维度》
2017年,首届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即以27度角命名,它以前沿性、学术性、公益性、国际性为办展理念。在石门峰纪念公园,迎来了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近百名艺术家的作品展示。
第一届双年展参展作品:隋建国《叠峰》
第一届双年展参展作品:展望《假山石组合#4》
第一届双年展参展作品:Ralfonso Gschwend《Infinity》
2021年第二届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展览之名为“百分百”,将继续主打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呈现出武汉这个城市在疫情之后的品格和态度,同时将在石门峰纪念公园和武汉创意天地芷美空间同时展开。
第二届双年展参展作品方案:易超《向后看的动物》
第二届双年展参展作品方案:柯佳敏《东湖“剧”场》
配合展览,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余位专家学者将围绕“湖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文化理念,齐聚武汉,进行学术研讨,探讨生态与艺术,及生态文明建设,通过艺术和雕塑双年展唤起全社会对生态的保护和关注。
第二届双年展参展作品方案:罗小平《圆满》
很显然,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在疫情之后的持续不断的努力,不仅有助于提升武汉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品位,更赋予这个英雄的城市更加具有开放包容的国际都市化形象。
第二届双年展参展作品方案:唐勇《筑巢》
一个繁荣的民族,他的文化传播方式传播范围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必将闪烁着武汉城市灵魂的魅力,演绎着武汉城市人文文化的精神内涵,而伴随双年展及其高品质的学术活动,必定会对城市人民的生活产生影响,使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成为城市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为社会文化的普及,及构建“湖水山城和谐相融”的发展格局谱写新的篇章,开启新的征程。
第二届双年展参展作品方案:高文乾《山》
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的持续举办,特别是“芷美空间”的应运而生,不仅为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撑,它将和石门峰纪念公园的博物馆聚落、概念餐厅、艺术书屋、咖啡厅……形成一条时尚文化前沿街区,使石门峰纪念公园和“芷美空间”成为武汉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
第二届双年展参展作品方案:文豪《五方世》
通过双年展的积累,和文化氛围的营构,这将成为武汉文化艺术的又一个带有创新性引领的新概念街区和新亮点的区域环境。
第二届双年展参展作品方案:黄雅丽《存在的线式交错》
卡尔维诺曾言:“一座城市可以拥有无限多的面孔,或者说,同一幅面孔拥有无限多的表情,因为每个居住者都有自己的心理图景,一座完美的城市应该拥有无限生动的细节,可以让居住其中的人都拥有细碎生动的回忆片段”。
第二届双年展参展作品方案:何利平《花岗岩》
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不仅让武汉这个城市拥有了无限生动的细节和细碎生动的回忆片段,更让拥有悠久历史的武汉,英雄的武汉增添了诸多当代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这恰恰为武汉融入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第二届双年展参展作品方案:张振《高级动物》
只有“湖水人城和谐相融”,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第二届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
学术主持冀少峰
2021年9月9日于东湖三官殿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