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虽经短时延期,却精彩不减。1月5日,开拍国际2022秋拍在北京燕莎中心凯宾斯基饭店圆满收官。历经十余个小时的激烈竞拍,4个专场,共计329件拍品,总成交229,589,450元,总成交率达89%;诞生2件超千万元、3件超五百万元成交拍品。
本季拍卖,写下秦宣夫、王光乐、张光宇、姜立纲、温凌、葛辉、毕建业、周轶伦、梁浩、杜京泽、雎安奇、贾伟等艺术家的最高拍卖纪录;六舟、季鑫、崔洁、陆超、臧坤坤、孙一钿、康海涛、徐红明、李向阳、罗比·安托诺等艺术家创下拍卖新高,见证了艺术市场的韧性和殷切需求。
◆开拍国际2022秋拍最高成交TOP10◆
TOP 1
王原祁《仿梅道人山水》
1242万元成交
此作为徐俊卿、吴湖帆旧藏,与北京故宫藏王原祁《仿梅道人山水》均出自1702年。只是本次上拍拍品为是年秋季所作,增添了王原祁对于吴镇的风格的理解与使用。尤其是平行块状的主峰山石,竖直的块状岩体,饱水较多的淡墨皴染,坚实稳定的造型构成,严谨细腻的结体构图等吴镇风格的使用规律。
TOP 2
乾隆帝《水仙图册》
1173万元成交
水仙花有富贵美满的良好寓意,深受百姓喜爱,乾隆皇帝更是酷爱水仙。此幅《水仙图册》笔墨疏淡,色泽儒雅,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趣味。是乾隆皇帝1770年冬日里观摩临习宋元诸家水仙绘画的作品,其中集合了前代大家锤炼的典型水仙形象,琳琅满目,蔚为大观。且此作目前钤盖有八方闲章、三方鉴藏印,可见乾隆皇帝对此作这喜爱。此作以800万元起拍,经过16口竞价,以1020万元落槌,1173万元成功易手。
TOP 3
秦宣夫《庐山会议旧址》
724.5万元成交
艺术家最高拍卖纪录
秦宣夫是中国第一代留法艺术家,美术史家,美术教育家。深度参与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建立与转型,是重要的先驱者、开拓者。本次上拍的《庐山会议旧址》在艺术风格上,是吸纳了现代元素的后印象派画法作品,为秦宣夫晚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此作从题材、取景、构图上,都别具匠心,画面重点突出的松树,有松柏常青之意,是兼具个人胸臆与家国情怀的作品。
TOP 4
陆俨少《柳文三记》手卷
523.25万元成交
邓仕勋旧藏,陆俨少《柳文三记》堪称是陆俨少晚年匠心独运的作品,诸多名家题咏。谢稚柳先生题引首“柳笔传神”,将此卷直接定为“神品”的艺术高度。陆俨少还表明以柳文作画,多以自观或家藏,不轻易示人,此卷印有“朱燕因藏记”一印,可知是为妻子朱燕因所作。而“俨少得意”、“不须示人”、“且自怡悦”三方印在陆俨少作品中也较为罕见,亦可见陆俨少对此作的珍视程度。
TOP 5
王光乐《水磨石2004.2.7-2004.4.5》
517.5万元成交
艺术家最高拍卖纪录
该作为王光乐代表性的“水磨石”系列。然而,不同于该系列的其它作品,《水磨石2004.2.7-2004.4.5》以深红色作为主调,与其早期重要作品《午后》系列的主颜色一脉相承,加上作品明显的光暗渐变,成就了此张极高代表性的“水磨石”作品。该作经过14口竞价,以450万元落槌,含佣金以517.5万元成交,刷新艺术家最高拍卖纪录。
TOP 6
陆俨少《三峡江流》
483万元成交
《三峡江流》可堪称是陆俨少峡江险水系列的代表作品,具有全景画的宏大场面和雄伟气势。画家在构图上截取峡江片段,以湍急的江水作为主线脉络,横贯东西,分割出三峡两岸,在视角的处理上,似乎将观者置身于半山腰中俯身眺望,涛涛江水与山势的险峻之态,扑面而来。峡江之中,前后两艘竹筏冲向险滩,正是陆俨少当年在三峡新滩与泄滩历险的真实写照。
TOP 7
黄宇兴《中国风景》
477.25万元成交
该作品中,具象与抽象,真实与虚拟的绘画语言让作品超越了现实的限制,营造出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梦幻世界,暗含着黄宇兴对中国传统以及未来生存环境的迷思。
TOP 8
张大千《仿石涛山水》
442.75万元成交
本幅《仿石涛山居图》创作于1940年。彼时,张大千隐居在青城山上清宫道观,终日临古作画以避乱世,此作便是这一时期创作的精品之一。不论用笔、用墨皆极为准确的领略了石涛画作的神韵与意境,且此为前往敦煌之前的作品,保留了更纯粹的石涛意味。值得一提的是:此幅《仿石涛山居图》,有幸存留有民国时候拍摄的此幅画作的银盐照片。
TOP 9
张大千《雨后山润》
437万元成交
1952年,张大千携妻子等举家迁居海外,后定居巴西圣保罗,建造“八德园”,并在这里开创了震烁寰宇的泼墨、泼彩绘画。创作于1966年的《雨后山润》即是这一时期泼写结合的佳制。借着淋漓的墨、色,画家巧妙表现出山色空濛、林木葱郁、烟云变幻的迷人意境。在一片朦胧之中,风吹云涌,水气四溢,山间草堂前,隐居的高士坐观天地之间神奇变幻,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主题表达,又在泼墨泼彩的技法运用下开出了新面。
TOP 10
傅抱石《后赤壁赋图》
425.5万元成交
傅抱石入蜀之后,曾画过许多赤壁之游题材的画作,此作为他1946年返回南京后不久所作,延续了金刚坡时期的艺术面貌。此作在他的小尺幅赤壁图中当属极精之作,人物五官、神情表现精谨到位,画面富有感染力,激活了传统绘画中的固有图式。画成之后,他将此作赠予一位法国使馆专员,由此携至法国。傅抱石画作流向法国者数量约在百幅左右,品质皆佳。其中一部分后来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余散见于市场,非常难得。
作者:李保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