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比洪洲年长10岁,作为烟台老乡,我与洪洲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师生、挚友、兄弟”六个字来形容。我们之间的相遇、相识、相知充满了许多神奇的色彩。
十五年前的1992年秋天,我还在山东工作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为当时马上要参加美术高考的洪洲辅导基础绘画。这是我们的第一次相遇。也算是我们之间的师生关系的开始吧。这种师生关系虽只有半年的时间,但我们之间的关系却由此联系在一起了。当时洪洲虽是个美术学子,但其作品大胆泼辣又心细有度,从他的对形态有深刻记忆力的习作中已见自己的主张与风格。我们之间的这种师生关系也就在高考前的紧张与兴奋中度过。
时光飞过,我与洪洲再次相见的时候,已是十年后的2002年的初夏了。这时我已调入北京工作,又是一个偶然的朋友聚会,我与洪洲意外地相见。十年时光,弹指挥间,相见北京。和洪洲畅谈了许久许久,我才知道这十年来,洪洲走过的人生与艺术之路。因当时的特殊原因他放弃高考, 投笔从戎。经过十年的刻苦努力,洪洲从一个业余的军营画家转向了在中央机关工作的职业画家。翻开洪洲的画作,映入眼帘的是勤奋、生动与品味。十年来洪洲坚持中国画的基本原理与审美法则,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人物画的写生与创作,堆积如山的画稿是其勤奋的最好证明。细看洪洲的作品不难看到当年大胆泼辣的身影, 而今更具有准确和生动性。洪洲不断地拜师求学,不放过每次能见到的名师与高人,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求教,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与品味,洪洲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现在我与洪洲都工作于北京,每隔两三个星期总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说说我们喜爱的艺术。时间长了,我们之间又多了一层挚友的关系,已无所不谈,艺术,人生,事业,家庭。
说起家庭,我们俩又有“特殊”的关系,没有什么亲戚与血缘,而是我俩的妻子都叫同样的名字,并且是丈夫比妻子大五岁。这层有意思的关系又把我们两家拉得更加亲密,夫人们同时出现时只能以“大”“小”来称呼。我与洪洲之间又多了一层兄弟间的关系。兄弟的关系就是要互相的关心与互相的帮助,比翼双飞,不分彼此。我来北京已有八个年头了,洪洲对我的帮助与关心,就像潺潺溪水,滋入我的心田。有对老师的尊敬,有对挚友的关怀,有对兄弟的真爱。
洪洲把多年来的人体写生作品结集出版,是他的心愿,也是我的希冀。我就以师生、挚友、兄弟的身份来祝愿他,愿洪洲的绘画艺术不断进步,艺海无涯,洪洲加油!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林业大学工业设计系教授 张继晓
作者:张继晓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