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陶瓷板画创作随笔

  我研习版画、油画、国画、书法,不囿于某一艺术门类,我认为技法本身是一种内容。

  我的创作愿望:陶瓷板画要区别于工艺美术陶瓷或其它的绘画形式,成为一种独特的、纯粹的艺术形式。

  艺术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象征,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

  陶瓷板画创作过程中,在艺术上表现要不断追求和探索,集中西绘画、书法、雕塑与陶瓷彩绘诸艺术为一体:它既有中国传统书法的抽象和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又有油画色彩的浑厚、水彩画的灵动、版画的黑白对比和生辣,还融入雕塑的凝固和重量感,它即不是重复传统,也不是欧美式的复造,而应是不同影响的一种新整合,以独特的人性、独特的民族风格、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

  我注重陶瓷材料和陶瓷彩绘特制,并充分调动和控制烧造过程的变化,使得陶瓷板画面目焕然一新。

  强调陶瓷材料的客观实性,利用陶瓷釉面的光滑,改变传统中毛笔单一为绘画工具,改变单一的陶瓷颜色溶剂,油和水兼用,利用油、水互相排斥、又制造溶剂互相渗透,造成班驳的痕迹,反复画、反复烧制等手法,从材料、工艺中升发出精神,又从精神上还原为“迹”。作品中的点、划、各种肌理,我称为“迹”。迹是物,是心物,化一而抱天道的物。

  画面中,笔触、肌理的班驳色彩的凝厚,有朴厚之气、拙涩之力,而不流于优美的空泛,笔意间、层次间时有微妙的处理而耐人品味。

  我认为在陶瓷绘画中融合西方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的创造思路,会成为陶瓷山水画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文化现象。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山水共魂魄是中国文人一脉相传的精神归宿。山水也便不再是处于人的精神的客观世界的风景,而是融入了人的精神文化。

  把自己融进了大自然有“坐忘”、“心斋”游心于物的感受时,也就理解了什么是“天人合一”,进入了石涛所说“山水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那物我交融的境界。

  我试图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更永恒的角度去思考和反观自然,以山水为母体,寻找一种对应自己心灵结构的视觉结构。要在不同作品显示出来成为自己笔下强烈的个性面貌,以个性的力量撑起画面的饱满结构和视觉力度。

  我特别强调作画时的自由生发,不断寻找自己要表现的东西,调整造型与色彩、点、线、面以及肌理在构图中的作用,使绘画越来越接近自己的心境。

  笔融离开形的束缚,显得松动自如、随意生发,这样会激发心灵沉思中的意象和空间,能以想象自由出入其中,领悟到一种慧点的隐喻,自然绘画语素与自己的本性有一种强烈的契合,保持这种智慧游戏对画面处理的快感。

  依赖审美必须的协调性,把那些互相冲突的形式的激情或激情的形式统一为完整画面。从朦胧背景中透出班驳痕迹与肌理给人以特殊的视觉刺激。

  画面中柔韧的形式和强烈的情结,空寂含混的背景和躁动不安的点、线、形,朦胧与虚实的物象,这一切构成作品的特殊意味,这种形式和激情是东方文化的体现。

  纠结着明与暗与不明不暗,虚与实与虚虚实实,冷与热与不冷不热,刚与柔与不刚不柔,巧与拙与不巧不拙等等不确定的因素,确定指向有限,不确定指向无限。前者属于科学,后者属于艺术。

  作画中,持续对视觉关系的关注,所谓的视觉关系就是画面的黑白关系、色彩关系、虚实关系、结构关系等,这些视觉关系,实质上就是艺术语言形式系统,而内容的情感是与此不能分开的。情感的潜流和艺术灵感的源泉,来自作者特有的心灵背景。

  艺术语言只体现着作者对艺术的理解,也吐露着作者的内心世界,它只是相对的独立性,而更属于精神信息的载体。

作者:李林洪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