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吾师林鹏,号曰蒙斋。沽上名家孙伯翔先生曾署之以匾额,西河文景明先生请人刊刻之。今师置之于壁间,熠熠有光辉焉。
“蒙”之解,师之曰“蒙蔽”,降大任先生释之为“顿悟”。乍庐夫子则云:“《易·蒙》之象,上山下水,仁者智者,其乐和同。林子陶然,乐在其中。静可养正,动可启功,亨利二德在焉。”又云:“况‘蒙’中寓‘复’,亦近于仁而远于咎,可以御寇,可以克家。蒙之义大矣哉。”愚之见,师之言固实,降之言固切,皆不如夫子之义大而远。夫子求“蒙”以经,训之以彖,用之以爻,尽得其解。后者释之,或难以附加焉。
然予以“蒙”之象“山下有泉”,盖有本趣,故更为别说。
杜子美《佳人》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山下出泉,本为“原”字。原,源头也,必在山者,故“蒙”有隐义。尚秉和《周易尚氏学》释云:“艮少,坎隐伏不明,故曰蒙。”亦含隐之说。吾师少年从戎,意气风发;中岁屡造磨难,感慨悲歌;老来伏隐于市,返朴归真。或课以子弟,或读书自娱,实与巢、由饮水清流者同。故师晚年以“蒙”名斋,吾以其为隐逸之义者矣。
2001年5月25日于箪庐
作者:姚国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