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认识张世刚,先认识他的字,然后才认识他的人。
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朋友送我一本《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作品集》,获金奖者就有张世刚。那时,他写一手“二王”一脉的小行书,里面还流露着董其昌的味道,典雅而疏朗。后来,在太原一位朋友的画廊里,看到他的真迹,才真正折服他对书法的理解能力。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又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书法虽是小道,但文字之始,却是“天雨粟,鬼夜哭”,也就是说,它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字是传播语言的工具,它伟大的贡献就是跨越时空,能够实现当代与过去和未来的对话,无时不在改变着人类的命运。书法的美感直接关系着人们的阅读、人们的心境,影响着人们对问题的理解,所以书法这个小道是通大道的。不然,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人物就不会醉心于书法了。
书法的美感就是书法艺术。魏晋艺术的自觉,直接导致了对书法体势、用笔及意韵的探求,“二王”便是这方面的代表。千百年来,这一书写方式与风格追寻成为了书法艺术的主流,至今经久不衰。除“二王”以外,在这一流派中,可以成为法帖经典者,莫过于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而此三人又各自不同,米芾最具艺术才华,赵孟頫最具贵族品格,而董其昌则最具文人气息。
张世刚是宗董其昌的。董其昌《魏平仲字册》云:“作书与诗文同一关捩,大抵传与不传,在淡与不淡耳。极才人之智致,可以无所不能,而淡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可强人。”董其昌这里所说的“淡”,即是平淡、简淡,或者说是古淡,而这种“淡”正是其风格所在,可以说是天骨清奇,气格俊爽。世刚的字正合于董其昌的“天骨”,故而遒劲清雅,疏朗萧散。董其昌颇通禅意,故曰:“画禅室。”世刚信佛,曾游历名山大川,朝拜古寺名刹,于大德驻足之地多有参访,故字通禅机,旷朗无尘。他曾有一首诗:“淡墨云山巧笔开,烟岚绕树锁楼台。云林高致清湘韵,妙自禅心一鉴来。”诗虽不是很工,但味道已如禅师的偈子,识得真心本源。
近年来,张世刚侨居京华,于京东租一别馆,埋头于书画。今夏,余曾赴其居处,见好友数人,交谈于艺术、东西文化和佛学,时遇有高士开讲,然后大家互相参究,无不有智慧之启迪。浏览世刚之书则更加纯熟,除先前所宗之董其昌外,又上溯“二王”、颜平原、米南宫,于平淡中见绚烂,于静谧中显流畅。正如其诗所云:“化雨生溪漫出山,源清流净九成泉。光风霁月波心荡,并作弘辉映大千。”今观世刚近书《唐贯休观怀素草书歌》长卷,线条遒劲而富于干练,章法古雅而不失灵动,禅意盎然,信知其佛化之功也。
作者:姚国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