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良渚文化白陶鬶

2016-12-28 09:55

  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的文化类型,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和环太湖流域地区的浙北、苏南和上海一带,因1936年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

  这件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晚期的夹砂灰白陶鬶(见图),于1981年出土于浙江海盐县沈荡镇丰泉遗址。此鬶高19厘米,为夹砂白陶胎,胎薄体轻,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炊煮器,也是新石器时代具有代表性的陶质炊具。其造型结构由口、腹、底三部分组成。直口,卷沿,一侧有流,直颈下接以椭圆形腹,腹下连着三只等距离与腹部相通的空心袋足,袋足呈圆锥形,内侧有火烧的痕迹。肩与后袋足之间装有一扁平曲状把手,使用时,既可避免烫手,又能方便地倾倒出煮好的食物。此鬶在肩与前两袋足的相接处还加饰了凸起的绳纹。

  此器造型独特,设计可谓精巧,不仅容积增多,受热面扩大,而且制作规整,外表光洁,既美观又实用,是良渚文化陶器中的一件精品。

来源:人民美术网-收藏-陶瓷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