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艺术可以治病吗?能治什么病?

2017-01-19 06:53

  【编者按】最近一则新闻说伦敦慈善机构西敏寺艺术通过绘画、音乐等艺术活动协助治疗失忆症。什么!原来艺术还能治病。艺术的作用有哪些?一般大家都能说出几点,比如提供审美愉悦,陶冶心灵,更进一步的,好的艺术甚至可以改变人们的人生态度,起到教育作用。不同于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艺术本身就带有精神方面的属性,但如果说“艺术可以治病”,大概有人就要持怀疑态度了。那么艺术疗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艺术疗法是什么?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精神病院中的住院病人的艺术作品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很多人都认为,病人的绘画可以用于心理病理学诊断。在这个时期,大多数医生相信精神病人的艺术作品可以证明他们对病人的诊断,特别是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这以后艺术疗法就产生了。

  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艺术疗法当然不是要把每个病人“治愈”成艺术家。实际上它的是心理疗法的一种,美国艺术治疗协会在20世纪80年代对艺术治疗所下的定义为“提供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机会”。

  追溯艺术治疗的起源是在史前时代,当时的人类因对于大自然等许多现象感到畏惧与恐慌,又不明白其道理,所以在岩洞中留下许多的壁画,以表达其敬畏之心。这是一种心理的投射。

  到了近代精神医学蓬勃发展的时代,如弗罗伊德与荣格等心理学大师亦采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梦境与分析。因艺术具表达、符号象征与创作等元素在,故近代将艺术应用在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上。

艺术疗法

  艺术治疗在国外有一些历史了,但在我国还属新鲜事物。前几年来自香港“全人艺动”慈善艺术团体在成都的中学开展过一次为期一周的艺术治疗,帮助经历地震的师生恢复心灵健康。这也是艺术治疗运用的一个范例。

  艺术能治什么病?

  那么艺术到底是用来治疗或预防哪些疾病的呢?或者说,到底什么样的疾病非要艺术来治才行?

  上文提到的伦敦慈善机构西敏寺艺术,是通过艺术协助失忆者参与社会。伦敦大学的Hannah Zeilig做了一份有关艺术、音乐与舞蹈等参与性活动对失忆症患者的影响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在记忆消退、精神困惑、说话能力及理解力减退的征兆下,艺术类的参与性活动有助于唤起情感或肌肉的记忆。共同歌唱、演奏、绘画、舞蹈,不但促进交流并减少孤立,还可以令人心情开朗,提高生活质量。对医疗资金匮乏的国家而言,这些活动甚至比医药更有经济效应。在英国有越来越多为失忆症患者提供音乐、戏剧、写作、舞蹈、参观美术馆、扮傀儡、绘画等活动的机构。

参与艺术疗法的失忆症患者们

  在国内一直还流行着练习书法这样的养生方法。很多医学界人士认为,写书法能有效改善失眠症状、缓解精神焦虑,锻炼肌肉功能等作用。纵观中国历史,书法家多是健康长寿之人,汉朝的钟繇,晋朝的王羲之,南北朝的陶弘景,都活过了古稀之年。比较科学的解释是,练书法是脑力与体力的并用,书写时,机体血液循环加快,促进新陈代谢,又有调节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功能保持平衡状态的手段,内脏器官得到调整,所以练书法能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宋代诗人陆游也说:“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

  艺术疗法还被一些机构用来用来教育特殊儿童,比如自闭症、多动症、智力发展缓慢的孩子们。一些课程是通过绘画来进行的,老师一边把故事画下来,一边向孩子们讲述,再由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很容易就能学会一篇课文。让学生学习绘画还能训练注意力和逻辑思维,引导特殊儿童用艺术的方法认识自我、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教孩子画画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关键是交流。当这些孩子可以回到普通学校读书时,他们的观察能力变得很敏锐,记忆、思索能力能变强。

老师用“艺术疗法”给特殊儿童上课

特殊儿童作品

  艺术怎么治病?

  从已有的案例来看,艺术疗法主要的作用在于在精神方面进行辅助治疗。那么艺术疗法是怎么产生作用的呢?以这两年非常流行的成人涂色书《秘密花园》为例,它的基本原理也是“艺术疗法”。

《秘密花园》涂色书

  《秘密花园》整本书由奇幻花朵和珍奇植物构成了一个神秘的黑白魔幻世界。读者需要做的就是用彩色铅笔来添加五彩斑斓的色彩,或者用细头黑色笔创作更多的涂鸦和细节。在填色的时候,需要调动创造力来选择色彩,这就注定每个人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书上那些超级复杂的图案,在填涂的过程中,会让人保持专注和纯粹。

《秘密花园》属于“曼陀罗绘画”

  从心理学的角度,《秘密花园》属于“曼陀罗绘画”,这是心理分析荣格学派的自性理论。国外已有较多关于曼陀罗绘画的研究,在治疗方面的研究表明,研究人员发现曼陀罗与结构性的涂色有助于减少焦虑情绪,而且曼陀罗绘画比结构性的涂色效果更好。研究人员人采用前后测研究方法,发现被试者在绘画曼陀罗后,自我觉察及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提高。而《秘密花园》里面的多种图案中,就有类似曼陀罗的图案,读者通过给其填充自己喜欢的颜色,就能够实现自我治愈。

  有人把涂色当成减压放松的手段,也有人说重新找到了久违的童真。在英国《卫报》官网上,有一名网友说涂色像“艺术疗法”一样帮助母亲走出了亲人亡故的悲伤情绪,而他自己接触涂色后也被吸引,由此开始了系统学习画画的历程。《纽约时报》援引读者的话盛赞这本涂色书:“它的每一页都可以带你回到一个更温和的时代。”。

  【结语】通过创作一幅拼接画来释放心里的怒气,或者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的想法画成一幅画……艺术因其独有的治愈功效而广受欢迎。不过,这种治疗方式中也可能存在误区,需要警惕。有些治疗师会不假思索地“野蛮”解读患者的画作或是文学作品;或者他们借口读过弗洛伊德,开口不离“恋母情结”或是其他的惯用术语,而这些其实与艺术疗法无关。另外艺术疗法也存在矛盾的地方,比如它常被用来治疗的“抑郁症”,其实最“青睐”的人群恰恰就是艺术家,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那些在哲学、政治学、诗歌和艺术方面有天赋的人,多少都有点抑郁的倾向。”由此看来,艺术疗法适用于哪些症状?有哪些局限?甚至有哪些副作用,还需要研究者们进一步的探索。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