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02-17 14:12
红色是血液、革命、诱惑的象征,在长达百年里,它主导了东方和西方的视觉文化。然而,随着欧洲宗教改革,西方文明开始把红色看作华而不实,甚至不道德的颜色,它的地位随之衰退。今天,蓝色和绿色都超过红色成为西方文化最受欢迎的颜色,但这种张扬的色调仍旧蕴含着力量。以下,我们用伟大的艺术作品来讲述红色在艺术史中的精彩故事。
赭红色( Red Ochre)
▲Cave paintings at Altamira, Spain. Photo: Wikimedia Commons
赭红是一种天然的颜料,也是棕色、橙色和黄色这些色调的原料,当它由赤铁矿组成时,就变成红色。居住在洞穴里的尼安德特人在25万年前就开始使用赭红,到了上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艺术家将它作为颜料。在如今的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人类在公元前1万4千-2万年前留下了这些赭红色的壁画,描绘了生活的主要内容:在凶险的自然里捕食、与动物共存。在当今的阿根廷的洞穴里,人类的祖先留下了自己和家人的印记。
▲Cave paintings at Cueva de los Manos, Argentina. Photo: Wikimedia Commons
朱砂红(Cinnabar)
▲Mural at Pompeii, Italy. Photo: Wikimedia Commons
当法老王统治埃及时,创作艺术可用的颜色包括了朱砂红,一种天然的水银硫化物。它含有剧毒,在朱砂挖掘场工作的人等于被判了死刑。古罗马人热爱这种鲜亮的红色,当时的物价反映了这种偏好。小蒲林写道:朱砂笔从非洲来的赭红贵15倍,和昂贵的埃及蓝同价。在斗兽场获胜的角斗士会在身体上涂抹这种发亮的红色矿物,然后在罗马的街道上骄傲地游行。
▲“Box with Camellias,” China, 13th Century. Image via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到了12世纪,欧洲人想到中国的漆器就会想到朱砂红。这种雕花精巧的奢侈品,不论是花瓶还是香盒,通常都用粉状的红颜料着色。
Minium 红铅
▲Giv Charges into Battle against Piran, folio 185a from the Peck Shahnama, 1589-1590,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
和朱砂一样, 红铅是一种剧毒原料。罗马人把白色的铅加到高温以获得这种颜料。红铅抢眼的橙色在大理石或黄金上非常突出,经常被用在碑文上。到了中世纪,插图画家会将它用在手稿里,但最喜爱红铅的是17-18世纪的印度莫卧儿王朝和波斯的艺术家,他们的绘画因此以红铅命名、被称为细密画(Miniature)。
▲Albrecht Dürer,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a, 1519
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非常热衷于使用红铅,他这个决定让后世的艺术品维护员非常苦恼。原来,红铅会在光线下变白,很多梵高最著名的作品都随着时间褪色了。
Vermilion 朱红
▲Raphael - The Small Cowper Madonna, ca. 1505,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到这里,颜色的名字就开始混乱了。古代的作者把“朱红”(vermiliom)一词用来形容通过研磨朱砂获取的颜料。但朱红也指这种颜色的合成物,它在数千年前被中国人发明,中世纪时的阿拉伯商旅将它带入欧洲。朱红在文艺复兴时期被画家大量使用,其中包括提香(Titian),他的作品以华丽的红色著称。
▲Titian - Madonna and Child with Saints Catherine of Alexandria and Dominic, and a Donor, About 1513,Denver Art Museum
朱红从16世纪开始变得更受欢迎,它的生产工业也繁荣发展起来了——首先在威尼斯,接着在荷兰和德国。从硬件商店、药店到颜料商铺,它到处可见。最后,虽然朱红比红铅更昂贵,也更不稳定,它还是在红色的竞争中获胜了。
Carmine 胭脂红
▲Anthony van Dyck - Portrait of Agostino Pallavicini, 1621,J. Paul Getty Museum
胭脂虫被认为是16世纪从新大陆进口到欧洲的物品中第三重要的,排在黄金和白银之后。这种白色的球状昆虫在墨西哥的仙人掌上面并不起眼,但当你把它们晒干、磨碎,就会得到一种鲜艳的颜料。胭脂虫最初是一中给服饰染色的材料,后来成为了15-16世纪的画家的调色盘里被称为胭脂红的颜料,这些画家包括伦勃朗、安东尼·范·戴克、鲁宾斯和维米尔。
▲El Greco (Doménikos Theotokópoulos) - Saint Jerome as a Scholar, ca. 1610 "El Greco in New York" a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Cadmium Red 镉红
▲Henri Matisse - Intérieur à la fougère noire (Interior with Black Fern), 1948, Fondation Beyeler
下一个红色颜料的新发明一直等到几个世纪后才产生。1817年,一个德国化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镉,它成为了黄色和橙色新颜料的基础。但一直等到1910年,镉红才作为商业产品问世,提供传统朱红之外的选择。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是第一个尝试这种颜料的艺术家,他试图说服自己的朋友雷诺阿(Renoir)也试一下,却只是徒劳。和大多数印象主义画家一样,雷诺阿最自己的调色盘非常忠诚,由于他们的技法看重速度,清楚地知道颜料混合后的效果很重要。当马蒂斯借给他一管镉红颜料时,雷诺阿回复道:“ 做改变太讨厌了”,接着就还给了马蒂斯。
▲Will Ryman - The Classroom (Cadmium) (detail), 2015, Paul Kasmin Gallery
Lithol 立索尔宝红
▲Mark Rothko - Panel One, Panel Two, and Panel Three (Harvard Mural Triptych), © 2014 Kate Rothko Prizel and Christopher Rothko/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Photo: Peter Vanderwarker, ©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在1940年代后期,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开始用大幅度的动作溅颜料在画布上进行创作。这种经典作品证明了艺术家在20世纪中期对原料更加实验性的探索。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 同样用溅湿颜料来创作。1962年,他把两种新的红色加入了自己的色盘,为哈佛大学创作了一系列壁画。其中一种颜料:萘酚,没有副作用。但罗斯科的另一个选择:立索尔宝红,最后毁掉了他的作品。立索尔宝红对光线极度敏感,在哈佛大学悬挂多年后,罗斯科的深红和粉色褪成了浅蓝。到1979年,这些画被破坏地太过严重,它们全被永久移走了。
▲Mark Rothko - Untitled (Red, Orange), 1968, Fondation Beyeler
尽管红色在西方的艺术史上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地位,以红色为主的艺术作品在拍卖场上却总能获得最高价。据消息称,发现了新型蓝色的那位科学家正在努力寻找世界上尚未有过的红色,让我们一起期待新的成员进入这个热烈迷人的颜色家族!
来源:凤凰网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