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吾以观复
中国画形式语言与视觉传达研究方向六人联展
学术主持:赵宝平
策展人:袁小力
研究生:蔡承霖、刘思显、刘子延、綦子懿、王雅利、张静雅
主办: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开幕时间:2018.11.26 10:00AM
展览时间:2018.11.26-2018.11.28
展览地点: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7、8号厅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复”的观念中所揭示出的自然、人类生活中的重复、反复,包含着美的意蕴。“吾以观复”即是景观、体察万物回归到事物本身这一反复出现的现象之中,万事万物的变化在循环往复,而在这之中原本的出发点与规律确是始终不变。
随着社会传播的图像化、精神空间被压缩引入扁平化的轨道之中,少有人能够真正对事物变化背后进行反复观察,体会其规律。本次展览的六位研究生均在创作中对于事物进行反复观察体悟,进行其内在规律探索,并用水墨形式做以表达,是他们长期对于水墨艺术的深化学习与拓展的呈现。
研究生自述及部分参展作品
蔡承霖
自述:《臆造敦煌》系列作品是我们研究生中国传统绘画解读课程的成果,作为经典传统绘画的学习研究也是我们艺术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课题。对于中国绘画的的传统认识也不应该仅仅限于我们观念上的传统绘画。敦煌壁画的形式应当是中国传统绘画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题学习研究,这些作品的呈现也是我自身对于敦煌壁画的理解和学习,在当下的审美解读中可能通过敦煌壁画臆造出来不一样的审美情趣。
蔡承霖 臆造敦煌-3 180x97cm 纸本水墨 2017
蔡承霖 臆造敦煌-5 96x64cm 纸本水墨 2017
蔡承霖 臆造敦煌-16 65x56cm 纸本水墨 2017
刘思显
自述:写意画本就不好控制,内容上人物又是最不好把控的,但它确是最吸引我的,通过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敦煌壁画,以及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我发现模特身上的很多元素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视为个人情感的表达,只不过是隐性的,而我喜欢把这些模特身上的构成元素抽离出来,然后又以点线面的形式重新安排在画面中,重新布置画面里的元素,反复推敲画面节奏,聚与散,疏与密,干与湿,浓与淡,把她们当成一个个音符,找寻新的平衡。
刘思显 水墨人物 38x45cm 宣纸水墨 2017
刘思显 水墨人物 138x68cm 宣纸水墨 2017
刘子延
自述:此次联展主要选取了我实验水墨和东西方线造型研究系列的作品,以阶段性艺术实验成果,体现我对水墨实验和东西方用线绘画等的表现性思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始终在中西方艺术之融合的命题中前行,即水墨画的当代性怎样以中国画艺术之精神贯穿其中,以多样性的绘画方式努力将中国画创作本体向前开拓。
刘子延 身份 44x32cm(6幅) 纸本水墨 2017
刘子延 明人十二像别演 30x22cm(12幅) 纸本水墨 2017
綦子懿
自述:试图利用水墨间的流淌、相互碰撞,在宣纸上制造产生出更多种效果的可能,形成各种模糊的图案。用这些随机生成的图案描绘事物,然后在朦胧之中想象;在存在与虚无之间,感受组合图形的乐趣;在快乐与不安之间,寻找真实。
綦子懿 日本印象 50x50cm 纸本水墨 2017
綦子懿 日本印象 50x50cm 纸本水墨 2017
王雅利
自述:此次作品相反于传统主流和神圣的题材来源于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物像:往返过无数次却总令人回味的风景、被蒸汽萦绕像置于仙境的在建建筑、看不到头又深谙于心的高速公路、香火不息铃音绕绕的寺院、浮在泳池而嫣红依旧的泳圈……它们司空见惯但总有某些时刻会让我觉得它们自然、有趣、打动人心。
这并不是绝对的生活情景的再现,而是结合内心对生活趣味的捕捉及真实感悟,越是贴近于生活的表达越容易动人。这批作品所应用的材质是生活中常见的粘毛器替纸,它本在生活中被用来去除尘物,在除尘粘毛的过程中我被它自身的变化吸引,由净白渐渐呈灰且越来越深重,这是生活对它的赋予。
王雅利 骨 15x7cm 综合材料 2016
王雅利 途中之三 15x14cm 综合材料 2018
王雅利 林 45x30cm 综合材料 2018
张静雅
自述:
我是一个阶段性状态非常模糊的人,
总是丢三落四或者间歇性的虎头蛇尾。
有过很多一时脑热的想法,
却总也没能精确敏锐的抓住它们。
不小了,却还不能完全独立,
坚持的东西在一点点揉碎到脚底,
常常因为压力和不够自控而失眠。
一些不算经历的经历教会了我一定要在意什么是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有些幸运,也拿幸运换了很多后来明白的不幸运。
因为明白起点没得选,
为人的原则性格没得选,
不年轻的偿还方式没得选。
所以自然想得明白,
让人渴望进步的更多视野也好,
让人回望灵魂的艺术也好,
都不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
人每往前多走一步,
身边一定是更加孤独的。
所以你说,
艺术重要吗?
感受重要吗?
表达重要吗?
那些想要的结果重要吗?
这个世界总是令人蹊跷,
一下失措,一下又推你几步。
我庆幸的是,
自己是个有表达欲的人,
消化恐惧和痛苦的能力也皆是基于绘画,
稍稍劝解自己一点就可以洒脱的和不那么好的自己握手言和,
尽量保持思考和珍惜表达欲,
试着和不那么喜欢的世界和解。
张静雅 别来无恙 180x97cm 纸本设色 2018
张静雅 决定性气氛 180x97cm 纸本设色 2018
张静雅 打包安琪 180x97cm 纸本设色 2018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