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家关小的艺术实践主要围绕雕塑、影像和装置。她以自身身份、历史以及地域背景为材料,与当下高速分解中日益趋同的世界状况并置在一起,试图通过制造或直接或婉转的矛盾来强调差异的重要性,并借由不同的主题表达出她对于差异的重要性的理解。
/上海文件/匀速运动/
/灵感来源/
/上海文件/匀速运动/
/策展人语/
/上海文件/匀速运动/
/展览现场/
/关小/Guan Xiao/
/其他相关/
—— 关小,结合未来科技主义与
中国传统绘画元素的全新雕塑语言
文章节选自微信公众号ArtBasel巴塞尔艺术展,作者: Avita Guo
经艺术家授权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下沉的蓝色田野 /2019
摄影:Mareike Tocha
关小作品的出发点通常是一些日常用品,在她的雕塑作品中有轮胎、绳索、灯具、摩托⻋护膝和雨伞,这些普通的物品被融合到她的抽象艺术作品之中,赋予原来用途以外的全新意义。植根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象征手法及元素,关小崭新的⻛格建基于传统与素材的反差,完全打破了历史和文化的界限,进而发展成一种全新的视觉语言。
在《池塘》(Pond)和《下沉的蓝色田野》(A Sinking Blue Field)中,关小的奇妙创造能力被充分体现。对于观众而言,站在这些完全陌生的雕塑面前,这正如美国作家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笔下的Chthulucene,一个生物与非生物结合的全新时代。
池塘/2019
摄影:Mareike Tocha
关小的创作手法充满挑战性,然而其独特的叙事结构能使观众不会在诸多细节中迷失,这一特点在她的录像作品中尤为明显。在高度碎片化的三屏幕组合叙事《平凡一日》(Just a Normal Day) 中,关小以一种看似私密的方式将各式各样的影像素材融合在一起,无数的时间和记忆碎片凝固成为一团抽象、如同⻢赛克般的影像在脑海中呈现,剧情的叙事以一种公路电影式的方式进行,交插大量的人声呓语以及似有若无的电子配乐,如同旷野中无所终的诗句迸发——这便是关小近几年创作的“影像雕塑”⻛格,与她的早期作品截然不同的创作手法。
在《平凡一日》中,静止人物的肉体被剪辑隐藏到了虚空之中,作品中私人化的“关小“逐渐隐没,民族与国界、历史、现世与未来的庞杂也逐渐消失,叙事逻辑进入某种隐匿悲伤的平静的仪式之中。
平凡一日/2019
作品由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委托创作
无论是雕塑还是录像作品,关小都在其中反应出她对存活在现世生命的理解。她的作品饶有玩味地处理每一处细枝末节,一遍又一遍地质疑我们的社会及文化身份:虽然社会环境塑造我们的性格和处境,但是我们却不能完全控制或改变社会环境的种种变数。究竟这是可笑还是可叹?她的作品彷佛暗示两者兼有。
郁金香模型/2019
摄影:Mareike Tocha
当前展览 what's on
征稿启事 call for papers
作者: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