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关奇先生要出新画集,约我写序,我自知自己不是画坛大家名宿,不敢鲁班门前舞大刀。可是在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诚恳邀请之下,又实在不好推脱,于是只好赶鸭子上架了。
认识关奇先生三年了,我和他的关系称得上是亦师亦友。
我俩都是林凡先生的入室弟子,是同门师兄弟,如今还在一个工作室学习,算得上是同学。关奇是有名的山水画家,水墨、浅降、青绿都画得十分出色,尤其是大青绿山水,更是他的所长。去年他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林凡工作室班主任期间,还给我们上过青绿山水课,由此,他正儿八经是我的老师。最近,我画了一批青绿山水,计划以“青绿洞庭”为主题做个展览,究其缘由,也与关奇有关。
认识关奇是在2011年的夏天,当时我正在中国人民大学林凡工作室学习工笔画。在临近结业展览的那些日子里,同学们都加班加点忙于创作。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因一时半会画不出像样的作品来,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惶惶不可终日。
一天,班上来了一个瘦瘦的中年人,专门指导一个同学的创作。不到几天功夫,那位同学在这个中年人的指导下从构图、起稿、勾墨线,再一层层上色,就这么按部就班地捣腾出一张六尺整的大青绿山水画来了。因为这张画的大半工序是在我们工作室外面的大厅中完成的,我几乎目睹了这张画整个的创作步骤与过程,所以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那位指导老师。或许是我本来就对青绿山水画有浓厚兴趣,抑或是那位老师指导创作这张大青绿山水画的过程真是熟练得近乎神奇,及至我太想认识这位老师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人就是有名的山水画家关奇。
来自安徽的关奇有着典型的南方人的形象,中等个子,面相清癯,话语不多,言辞憨厚且诚恳。
在与关奇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关奇务过农,教过书,下过海,当过乡干部,也担任县里的文联主席。他从小就喜欢画画,上大学所学的专业还是画画。他之前多作古典写实油画。他以前创作的那些油画作品我大抵见过图片,如《苹果红了》《秋菊》《麦收时节》《春末菜花香》等,那会儿他还临过陈逸飞《浔阳遗韵》组画中的好几张,因为临得特准,及至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他以前的作品看,素描、色彩都不错,说实话,那时候他就已经具备有较为扎实的造型能力与写实根底了。
我不清楚他是什么时候转向国画,是什么原因让他专攻山水画特别是青绿山水画创作的,我所了解的是六年前,他下决心从文联主席的位置上急流引退,然后负笈北上,求学京城。
在京城打拼的这几年里,他先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国家画院、中央美院、现代工笔画院等地深造,学业精进,创作丰收。几年下来,他的山水画已经是画得有模有样了。无论是“水墨”还是“青绿”,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层次。尤其是他创作的青绿山水画,都在全国工笔画大展中都获过大奖了。早在几年前,他就出过一本蓝色封皮的作品集。那上面的几十张画,诸如《溪山清韵》《锦绣大岳》《幽谷清泉》《翠壑飞瀑》等,都已经是很成熟的作品了。
关奇这次结集出版的正是他这些年精心创作的“青绿山水”系列作品。在这一大批作品中,大青绿和小青绿都有,他们的共性是,都画得十分精致。
关奇的画构图整体而且饱满,特别讲究构成关系,很有现代意识,其立意深远,造景幽邃,细节丰富,可居可游。在设色上,他的画有宋人遗韵,层层相叠,温润浓重,浑厚华滋。也许是熟能生巧的缘故,关奇的画,线条特别灵动,墨色十分丰富,兼具工笔的严谨和写意的抒情性。
众所周知,山水画自东晋独立成宗起就以青绿为主调,青绿山水画是发展与成熟较早的一种绘画样式,由魏晋到唐宋,逐步成熟并达到鼎盛。宋元以后水墨文人画兴起、笔墨在山水画创作中占据核心位置日渐明显,青绿山水走向衰落。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当代社会的多元性、包容性、共存性必然导致中国画领域呈现多元发展。在深入研究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师法自然”,吸收中外一切有益的营养,复兴弘扬具有民族特色和色彩表现力的青绿山水画,使其趋于现代形态,无疑是当今山水画家值得探讨的课题。
我以为像关奇这样有着深厚功力的画家,在复兴弘扬具有民族特色和色彩表现力的青绿山水画这样的课题上,应该有所担当,正所谓复兴国粹,匹夫有责。我相信几年之间,关奇和关奇一类的有志之士一定会给我们以满意的回答。
我们的老师林凡先生说过:做人实诚一些为好,作画不能太老实。
适时求变,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远保持着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成就一个艺术家的不二法门。有创新精神,即便人老了,艺术还永远年轻。
写到这里,我记起了一首楹联:“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我想把这幅联送给关奇,期待他的成功。是为序。
作者:盛景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