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对于从事造型艺术的人来说,“速写”一词似乎总能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这是因为它既在某种程度上昭示着美术圣殿的起点,也能从客观上反映出一名造型艺术者的人文素质和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速写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于它的鲜活性、情感性,更具有直达人类心灵的特性,而这种特性随着时间的蹉跎显得越发弥足珍贵。
一、速写的特质
西方艺术语言中的Sketch一词的解释有很多义项。但是基本上都是围绕“素描”、“速写”、“草图”、“略图”这几个概念展开的。从中文的角度去理解,“速写”一词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绘画术语,一般指在短时间内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画出对象的线条、动作和神态。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及迅速描绘对象的能力”。这种解释与西方艺术语言中的Sketch一词的本意还是有区别的,显然 Sketch一词容量更宽泛一些。但对于速写所承载的一个主要功能即帮助画家实现从臆想到最终作品创作意图的呈现这样一个基本特质没有异议。
大凡研习造型艺术的人,在起步之时都会首先进行基础训练,而这种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训练作画者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以及快速捕捉客观物象的能力,以帮助其真实表现客观对象。为了达到完美再现自然对象的目的,在西方无数艺术先驱们用自己的画笔默默耕耘,终于在文艺复兴前后达到了传统绘画艺术逼真再现自然的终极追求。而在这个过程中,速写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它是艺术家们汲取创作灵感,快速、准确地形成最终视觉效果的造型基础。在以“真实再现”为评价标准的西方古典绘画时期,速写是帮助画家们观察事物内部规律和其与外界关系的最佳途径。
一般而言,速写的绘制工具相对于油画、壁画来说颇为简单,画家通常只需要一些唾手可得的纸笔,便可直接作画。这种便捷的工具特性使得画家们在进行绘画创作前期,可以就自己头脑中的某一创作物象或画面局部反复琢磨以达到最佳效果。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艺复兴大师的诸多传世佳作和我国早期油画家王式廓代表作品《血衣》的创作过程中找到印证。
由于速写工具的便捷性和多样选择性特点,使速写的艺术表达方式也更轻松随意和丰富多样。这种便捷性使得无数画家在磨练技艺的漫长过程中选择了“速写”作为首要的造型训练手段,这一点在法国古典主义画派兴起以后表现的更为显著,而当时学院派的渐成体系更是使得无数梦想成为艺术家的青年学子选择以速写为起点。因为速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可视它为一门技艺,通过刻苦的训练是可以达到心手合一的,而熟练本身即能产生理所当然的绘画的快感。从这个角度看,速写俨然成为了判断一名画家基本功优劣与否的重要考量。
二、速写的瞬时性
从某种层面上说,速写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快速高效的表现客观对象,这也是多少年来绝大多数画家以此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构思、记录素材、构画草图。无论有多么庞杂的主题和概念,要想一步步实现最终视觉效果的顺利绘制,大可依赖于速写在不同创作阶段中对画面整体关系的准确而快速的把握。
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往往产生于一刹那,为了抓住这种天赐的感觉,艺术家必须在瞬间能快速记录下来——将脑海中灵光一现转化凝固成为现实的图像符号。而要做到这点,必须具备高效快速把握瞬间变化的技艺。这就要求对于手艺的熟悉磨练,这是任何从事造型艺术的人不能轻视也不允许放弃的追求。此技艺无捷径可走,不下一番努力是难以修炼到位的。当然,天性、才华、品味等诸多潜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往往几根线条看似简单,其实绘画无不经由草草几笔线条即可把艺术的潜质、高下予以呈现。当然如果把技艺本身从特定对象剥离开来是无任何意义的,因为它仅仅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方法和手段而已,只有当技艺和艺术家的思想、真实情感附着在一起,才会有独立价值的艺术佳作产生。
三、速写的独立性
自文艺复兴的数百年间,速写逐渐在为绘画创作前期作一系列基础工作的同时,开始呈现出独立的审美价值。因为此时的速写已附着了更多的艺术家思想、情感、艺术的趣味、个人的风格特征,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更是精熟洗练,透露出丰富的绘画情感,并表现出非凡的魅力。不论是文艺复兴三杰,还是活跃在十八、十九世纪的一批艺术家如安格尔、门采尔、米勒等,他们都用极富表现力的技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让人为之震撼,为之激动,为之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的速写作品。
当我们把视线投向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洲一批艺术家梵高、劳特内克、罗丹、马蒂斯、席勒时,可以说速写艺术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此时的速写已变成了这批艺术家表现内心情感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他们是通过速写去感受世界,感受人生。他们也是通过速写与生活、与自然、与时代沟通、融合。我们能在他们的速写中强烈感受到他们的渴望,憧憬,欢乐,悲哀,苦闷,彷徨......速写在这里已不是草图和即兴创作,速写已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艺术家在其中用自由挥洒、激情四溢的线条表现着人类的本性,在情感的宣泄中释放出巨大的生命与艺术能量。此时这批艺术家的速写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不拘泥于描绘对象,不做虚有其表的,形似的摹写,毫无顾忌、畅快淋漓的用线条表达对象的神情韵味,像罗丹的自由、纾缓、流畅的线条,马蒂斯音乐般抒情的线条,梵高激情奔放的线条,席勒痛苦生涩的线条都抒写了那一个特定时代速写艺术的精彩。
一般来说,中国是个长于用线表现物象的国度,此传统已绵延数千年。但要说到速写伴随素描作为一种传统绘画体系从西方引入,这还是上个世纪徐悲鸿先生和早期留学西洋的一批艺术家苦心经营近半个世纪完成的一项工作。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速写艺术因有中国的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滋养浸润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独具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有不少先贤给我们树立了高峰。像叶浅予、黄胄、李世南等,在上一个世纪影响了为数不少的艺术爱好者。随着现代艺术发声渐高,许多从事现代艺术创作的青年已远离了速写。但不得不承认的客观事实是:一名有着天才造诣的艺术家其实必然具备扎实的造型基础,因为这将更有利于从本质上领悟他(她)所处时代的总体艺术观念,并将之以超越所处时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来。这一点从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马蒂斯、达利、沃霍、德•库宁他们的大量的速写手稿中可以得到印证。这些大师无一不具备这一造型艺术的天才表现力。这正如陈丹青在《中国名家速写系列——陈丹青速写》中所提到“若谓创作是前台的表演,则速写便是台后的功夫”。强调了“台下的速写”与“台上的创作”具有同样重要的艺术价值。
因此,较之推向前台已呈现“完成”状态的最终作品而言,以“未完成”姿态大量沉积的速写手稿更应该是审视所关注的艺术家创作历程的重点。速写所蕴含的意境虽然在表现形式上较为抽象,但却是画家最为直接的灵感和真情表达。通过对它们的细心品味,我们能最为直接有效地领略到作者的审美情感和内心世界。以这个角度而言,称速写为“与心灵相通的艺术”是再合适不过了。
2013年2月18日
作者:周利群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