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蒋晟:90后是怎样爱上佛像雕刻的

2016-05-15 00:00

  蒋晟

  传承国家精神的火种,推动生活美学的力量。2016年5月14日,由商界传媒集团、观澜湖集团承办,《中华手工》杂志、观澜湖新城、观澜湖艺工场、手艺网执行的“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在东莞观澜湖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盛会上,青年佛像雕塑家蒋晟荣获“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创新奖”。

  蒋晟是90后佛像雕刻家,“蒋家班”的造像人。许多人是通过那尊德化窑释迦摩尼半跏趺坐像认识蒋晟的。他雕刻的佛像佛身细长,僧衣像瀑布一样倾泻铺陈开来的佛像,让初见者也忍不住肃然起敬。

  雕塑系科班出身的蒋晟,有着冷静的头脑和细致的观察力,普通的泥土、平凡的木头,经过他的一番雕刻,成了造型端庄,面容祥和,衣袍精致的佛像,令人自然而然被佛像所散发出的高贵神圣的灵气所折服。

  您如何看待当下对工匠精神的热捧呢?

  每个时代都有对工匠精神的追捧,只是现代对工匠精神的追捧融入到各个行业里,变成了一个主流媒体的追捧对象。但是在我所知道的父辈艺术家中,工匠行业一直有偶像崇拜。手艺的提升需要老师的提点,这种师徒关系也有点像父子关系。

  佛像本身相对来说比较传统,但你的佛像大众接受度很高。那您觉得手工艺创新是否需要一个度?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其实我们也在摸索中。首先,我们去创新佛像,对大众来说需要一个心理接受过程。刚开始很多人不习惯,毕竟佛像是用来供养的。对创作者来说,这个度也是对自己的度,要在什么程度上去跨越,跨越多少。其次,对于佛像的创新我们会坚持一定的原则,在遵守的前提下尽量突破。比如文殊菩萨,我们会去找全中国乃至亚洲境内的文殊菩萨,了解它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演变,那么汉传文殊菩萨的模样就有了参考依据。

  这次盛会有很多行业学者参加,您作为90后新生力量,觉得参与本次活动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最大的意义就是可以更多地与同行交流,王侠军老师的演讲让我受益匪浅。我个人不太喜欢闷头创作的工作方式。因为手工艺行业是需要老师的,没有老师,一味创新只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并且,工艺的提升不仅需要经验的积累,更要在不断交流中创新。

来源:中国艺术品网-工艺百科-工艺资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