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5-24 18:45
第三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新闻发布会嘉宾合影
5月24日下午,第三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M21)举办。
第三届IAAC秉持一贯的独立性与多元性,邀请了不同背景的5位评委组成国际评审团,包括新加坡NTU当代艺术中心馆长乌特·梅塔·鲍尔(Ute Meta Bauer)、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Cao Yiqiang)、《Cabinet》杂志英国编辑布莱恩·狄龙(Brian Dillon)、柏林作家、策展人戴维·埃利奥特(David Elliott)、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雨(Philip Tinari),对来稿进行匿名评审。
世博地区开发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陆敏之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成员、独立策展人 Lewis Biggs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成员、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 Juan Cruz
据介绍,第三届IAAC秉持开放性,向全球公开征集针对2015年9月20日至2016年9月20日期间举办的针对当代艺术展览的中英文艺术评论,申请者年龄不限、身份和专业不限。征稿将从5月25日起向全球发出征稿邀请,至2016年9月25日截止。所有投稿经国际评审团进行严格的匿名评审后,一等奖得主将获得50,000元人民币的奖金及一次上海或伦敦的短期驻留,二等奖将产生中、英文获奖者各一名,分别获得20,000元人民币的奖金。
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馆长甘智漪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第三届国际艺术评论奖评委曹意强
IAAC已连续举办两届,共收到500篇稿件,投稿者遍布47个国家和地区,有中、美、英、法、西班牙、俄罗斯、加拿大、埃及等地,甚至还有来自黎巴嫩、巴基斯坦、以色列、伊朗等中东地区国家的投稿;而撰写者的身份也日渐多样化,包括艺术家、策展人、艺术教育研究机构专业人士、艺术院校学生以及自由撰稿人等。
据IAAC组委会主席Henry Meyric-Hughes表示,第二届IAAC征稿呈现出两种主要趋势:一是致力于分析作品的理论基础;二是聚焦新闻性,作品准确地定位在公共领域。“最好的写作是这两者的结合,这恰恰也是国际艺术评论奖的宗旨:坚持和鼓励一种面向公众的、有想法有智慧又不囿于专业领域的写作方式。”Henry Meyric-Hughes说。
IAAC意在以批判的方式回应对于艺术家或观众的变化感受,且也期待在塑造此两者中发挥作用。未来,IAAC将力争发展成启发青年作者对于我们所处时代艺术的一个参照标准,更重要的是,IAAC以其独立的当代艺术评论成为艺术理论世界的有益补充,它也必将成长为艺术评论版图上的重要坐标,为公众的艺术评论探索出多条路径,引导出多重认知,构建出多重维度。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彭菲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