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历史的温度”走过内地7城 为中国百年油画史“注解”

2016-10-24 09:57

  ▲《半裸女像》 李叔同创作于1909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蒙族女子歌舞》 孙宗慰创作于1942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展览(以下简称“历史的温度”)从2016年1月23日开始,在中国7座城市巡展。这场浓缩中国百年油画史的展览,通过272天的行走,讲述了一段有温度的历史,也为未来中国美术的发展,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接下来的一个月,“历史的温度”来到此次巡展的最后一站——太原美术馆。展览既从历史的视角勾勒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家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造,更从油画艺术与中国新文化建构的关联入手,呈现油画的本体价值与文化意义。

  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半裸女像》油画原作是本次展览引人注目的一幅画作。1918年,李叔同在出家之前,曾将他的油画作品寄赠给当时的北京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但一直下落不明。直到2011年中央美院美术馆在库房清理民国时期藏品时,将当时还是佚名作品的《半裸女像》与资料进行比对,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科学检测,才将其最终确定为是李叔同所画。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中国油画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彰显出几代油画艺术家的文化理想,注入了中国油画家的文化关切和艺术追求,使油画不仅成为丰富中国美术构成的新的类型,更成为反映社会现实、彰显文化精神的载体。从“油画”到“中国油画”,既在时间上穿越了世纪长河,更在精神内涵上体现出中国文化借鉴、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在中国油画的百年历程中,从1918年建立的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算起,中央美术学院即将走过一百年历史。在这所著名的艺术学府中,几代艺术家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产生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众多名作与经典。

  自中央美术学院建院以来,从未有如此大规模地将院藏精品向社会公众系统展示,其中尤以“徐悲鸿及北平艺专的名师”作品、“留学苏联”作品、“马训班”师生作品、“油研班”师生作品为代表。

  据本次大展的策展人、中央美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殷双喜介绍,“历史的温度”大展是从油画角度对美院百年历史的回顾和思考,大展的宗旨是研究历史、继承传统、关注当代、放眼未来。从而确立中央美术学院在推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和建立“央美油画学派”的历史担当。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