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被当代艺术各种观念所累,迷失自我。我决定带上画具,逃离画室,走入青山绿水中,走入寻常巷陌中,来一场自我的“艺术突围”。现在回头想,更像是一场自我修行。回到写生,是一次回到自我、回到绘画初衷的行动。置身于自然之中,没有杂念,放空身心,凝神聚气。上山入海,在阳光和风雨中贪婪地呼吸。思想放松了,画面纯粹了,纯粹地用绘画语言表达眼前的所见所感。(在大自然中,)我的心态变得平和,一笔一笔地在自然中形色表现着眼前的万物。站在这天高地厚之间,让我觉得踏实,竟一发不可收拾地背起画箱画了五年的风景写生。
青岛是我的故乡,但我忽然发现好像从来没有认真地欣赏过她美,我在北京生活工作了十几年,却也从未画过。我将“在别处”的目光转向了“此处”,画我身边的景物,重新发现这些风景之中的美。在京郊幽静的古寺中,在青岛海岸的沙滩上,我默默地、充满“好奇”地观察着,就像第一次看见。我把这种如初见的感觉留在了画布上,这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绘画对于我一直是一种认识自我和世界的方式,是一座架在自我与他人、与世界之间的桥。我画画,在沉默孤独中不慌不忙地架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极大地满足与享受。中国艺术(注重)写意精神,我的绘画也都是写出来的,不是制作出来的。用不同笔法来表达画面的情绪与思想。“意”是一个虚的概念,要具体的、一笔一笔地落实到画面上去,尽量做到笔笔落到实处,以实写虚,言之有物。就像在生活中不能一味空想,也要具体地去做事情。梦想不是空想,而是一件事又一件事地做好。
写生是种纯粹的绘画行为,我更享受绘画的过程,而非结果。写生的作品因受时间与其他自然条件所限,结果相对没有那么完整,比较“生”,我喜欢这种“生”的感觉。但很多自然中的美的信息是必须在现场才能感受到的,所以,写生作品好就好在“生”。好的东西不可复制,有生命力,我在意艺术品要“活着”,而且活的越久越好。
写生,让我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鹿飞 2017年写于望京
鹿飞
男,1983年生。 山东青岛人。
200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
2008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
2015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油画专业获艺术硕士学位
写生作品:
《欲辨已忘言》90x60cm2017年
《荷塘争艳》90x60cm2017年
《小桃花》50x60cm2017年
《阳台》50x60cm2016年
《居高声自远》90x70cm2016年
《荷花屏》160x70cm2016年
《观·自在》100x150cm2016年
《青岛圣弥厄尔教堂》60x80cm布面油画2015年
《夏日午后》40x50cm布面油画2015年
《避风港》50x60cm布面油画2015年
《法海寺白皮松》60x80cm2014年
《荷塘》50x60cm布面油画2014年
《小鱼山远眺》50x60cm2013年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鹿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