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雨林之晨》
赵占东先生昌新艺术讲堂实录
草木含情,花鸟传韵,均惠有丹青妙笔。
2017年11月13日晚7:00,国家民族画院副院长赵占东先生,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科学馆二楼报告厅为大家讲述了一场精彩的《笔墨漫谈》。
云南大学校党委书记杨林,校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东陆校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艺术与设计学院、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等多位领导和老师均出席本次昌新艺术讲堂的学术讲座。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晓倩主持了本次讲座。
学术讲座正式开始之前,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周昌新院长为赵占东先生颁发了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特聘教授证书
赵占东先生就中国画在世界画坛的位置、中国画是诗意文化、中国画的传统与创新与大家展开了深刻探讨
关于中国画在世界画坛的位置,这个题目似乎很大,很清楚,却又很茫然。赵占东老师认为,中国画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没有任何其他艺术像中国画一样,把诗文、书法、造型融为一体,其核心就是两个字——诗意。
除去作画工具与材料不同外,中国画与西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写意,写意中很大的成分是书写和诗意,讲究以形写神。例如王冕的《墨梅》,因其提诗“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留得清气满乾坤。”便将其画作显得更有厚度。
中国画的传统并非单纯的艺术形式。所谓传统,传是流传,代表了艺术的长河;统则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统领性的艺术样式。关于中国画未来的发展,我们应将书写的传统、韵律的传统、和诗意的传统继承下来,融入西画元素,并把它变成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用这种新的笔墨语言去描绘自然。
赵占东先生还将关于笔墨、色彩、构图等原理和经验与大家做了精彩的分享
笔墨贯穿于整个写意画创作,它既是笔墨本身,同时也是创作过程;是中国画传统中最基本的遗传基因,是中国画最具特征性的艺术语言形式。可以说:没有笔墨语言的作品就不能算作中国画。
此外,赵占东先生还通过多幅中国画作品的例图,为我们讲解中国画的色彩讲究以及构图讲究。
赵占东先生还就中国画的藏与隐、实境与虚境给大家做出了深刻的讲解
不张扬、不喧嚣、引而不发、藏而不露、点到为止,是中国古代审美的核心。中国画的笔墨也是如此,欲左先右欲上先下,中锋用笔实落虚收墨沉点圆,不尖不刻无圭角,落笔千斤力透纸背。笔墨既是虚境,也是笔墨化了的实境,它不是真实生活的折射,而是经过提炼的、符号化的笔墨语言。
赵占东先生又谈到了中国画的理论与实践、笔墨当随时代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而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泛的。笔墨会因为理论的总结而变得清晰,理论会因为笔墨的实践而变得明确。当代画家文化观念还应具有时尚性,用时代文化观念去描绘历史,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笔墨语言。
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周昌新院长将赵占东先生带来的学术分享赞誉为“武功秘籍”,并对本次学术讲座做出了精辟解读
中国画浓淡相参、相破,有随心所欲的泼洒,恣意地纵情和逸笔爽写、直抒胸臆,既有精心缜密的雕琢,也有沉浸浓郁地朴厚与奔放。中国画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值得我们一代代人终身为之探索的课题……
赵占东先生作品精选
《紫瀑天香》
《和鸣》
《金秋》
《秘林花境》
《北疆秋韵》
《林深不知处》
《湍溪花语》
《春江花语》
《荷花赋》
文稿:赵宇星
图片:吴文红、王建翔
排版:李建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