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花鸟画—灯下漫笔

2017-11-17 22:19

  较之于西方的绘画艺术,中国画总是离不开能够陶冶性灵的自然,并通过自然托物言志,抒发并开拓人的胸怀,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古典的保留画种,在美术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画家通过一草一木、一花一鸟表达出作者的清高、愤世、儒雅、孤傲等诸多情怀。在这些陈黄的绢素之上,此花已非彼花,此鸟也非彼鸟,而是颗颗鲜活的真挚的,厉久弥新的心。

  杜甫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此并非是花使人泪下,鸟鸣使人惊心,而是杜甫心中充溢着泪和悲。佛家说“心即是佛”,即体察自我,见性见心,用自我之心看那花那鸟,那虫那鱼,便处处皆灵性,生动而鲜活,散发着性灵的光辉。此种画家画史上比比皆是:有如赵佶、八大、徐渭、金农、白石等等。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王国”小中见大,用微观的眼睛放大了看世界,体察物体的微妙的细节,而又能统筹全局,这种既敏感又整体的观察方法,在赵佶时代的画家们都做的尤为突出。在一个折枝、一只小鸟的身上,画家能敏感的把捉住他们最具特征、最具美感、最鲜活的细节。画的入骨,笔笔到位,精致细腻而不失大气,仿佛能够聆听到他们轻微的喘息。准确而生动的色彩、线条,使形象比真实的更“真实”,真实到甚至让人感觉到了虚幻。

  真实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表面的真实,一种是内心的真实,表面的真实画出来的是标本,内心的真实却是在描绘人性。同样的花和鸟,不同的画者决定了大相径庭的气息和境界。

  世人画花,怒放绚烂者多,残败凋零者寡。岂不知苍凉冷逸也是一种境界,也是大美。此大美八大山人最能体悟之,其残荷、枯木、老石、孤鸟,无不在辐射一种悲剧般的力量,那方是最绚烂中的绚烂,是人性最极致的怒放。

  花鸟画最重趣,无趣的花鸟画如没有生命的木头人,呆滞、僵硬、死板。而画趣往往在于画外,声东击西,指桑骂槐,曲径通幽方为动人。趣味如不能含于内,便会如跳梁小丑,虽不乏滑稽,却流于浅薄。含于内便需要修养,需要阅历。白石老人深明此道,便留有“蛙声十里传清泉”之作。

  以少胜多,无声胜有声也是中国画最具特色之处,而花鸟画最善用之。笔墨精练之作往往鲜明而突出,也最能突出主旨,这就如古人之诗词,只言片句,却意境高远,空白处不着笔墨,却处处有意。后人评八大山人句“墨点不多泪点多”便充分说明了此意。

  简洁产生空灵之感,如天空、海面、沙漠都使之充满想象空间,而中国画视空灵之美为最高追求,那种空灵,是道家思想中“静”的凝聚,是庄子“无为”境界的体现,亦是禅宗思想的精华。在虚无中体悟有的存在,在实物的背后突现虚无之美,揭示一个既严肃而又荒诞的古老哲理。这种智慧是古老的东方人在历史的沉淀中一点点的体悟到的,亦是东方艺术的精髓所在。花鸟画最能体现中国画简洁空灵的特征。一枝兰草、一块老石、一根古木、一只孤鸟,寄托着画者的情思、感悟和对这个世界的喜怒哀乐,言简而意赅,以一当十。用最为含蓄、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一个最为隽永、丰厚的哲思。

  笔墨是花鸟画的命脉,笔墨是手段,而非目的。世人苦练花鸟画的笔墨语言,笔笔金刚杵,如锥画沙,然不知除了笔精墨妙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笔墨就象人的衣服,形象就象人的肉体,而意境、情怀和气息就是人的内心。笔墨落在实处,笔笔皆有所指,每一笔都有开口说话的权利。所有的笔墨都在为一个主题和意味去说话,把所有的力量都聚集到一个点上,而不是跳出来当主角,否则那只是死笔墨,只是一个空壳,或者只是一个充当古人的傀儡和复印机。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毕可燕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