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转音·青年当代工笔研究展(第二回)”于2019年8月3日下午4时在北京798艺术区方圆美术馆开幕。这是继2018年“转音”展览第一回后,方圆美术馆对青年当代工笔画的再度呈现。
此次展览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艺术研究院、方圆美术馆联合主办,共展出7位青年工笔画家40余幅作品。本次展览邀请到了张见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和孙磊先生(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著名诗人)担纲学术主持,独立策展人李国华和工笔画艺术研究院策展人单宏共同策划。
展览现场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在文化层面总有一种主客体意识,原则上,主体的语言、思想、精神是当代社会、情感、生活的绝对性条件,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有一些血缘性的特征,其表达才能够适得其所。而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人会将这种血缘性特征放大至一叶障目的地步,将自我认知变为自我膨胀,使其成为一种否决式的态度,继而固步自封,失去活力。因此,客体的重要性就不仅仅是一种对应或者补充了。今天,客体与主体的交织是当代社会的文化现实,甚至客体转化成主体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也就是说,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几乎无所谓主客体文化的关系构建了,它已经一体化了,或者内化了,所有的声响都来自内部的转音。
展览现场
这也就不难理解具有极为“私密特征”的中国画的发展为什么不被世界艺术的波澜所淘汰,在主客体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画的问题被强制性地“内化”了,内化成一种可以不断自我变化的微观景观。重要的是,如何让这种微观的声响进入到世界景观的音浪中去。也就是说,越精微的方式可能越能够从内部“回到”世界,回到我们曾经和正在拥有的世界。那么从工笔语言和思想出发,引导出一场别样的音乐会,自然也就显得坚实有效。
所以,这个展览命名为“转音”。
七位年青人在工笔画的研究中都加入了他们独特的调性,这种调性既与当下世界艺术的思潮有关,又与本体语言和思想的内省反思有关,他们各自形成细微不同的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提示出一种“转音”的形式,一种消除了“东西方”、“主客体”、“现当代”焦虑的转音形式。当然我们也意识到,他们似乎过于聚焦于“私生活”,实际上那是任何“转音”的基础,它附着于每一个人个体的真实之上。因此,我们看到新一代画家的自足性与深入度,他们并不苍白,他们的文化带有强烈的主体化意识,这个世界从一开始就是他们的,他们将创造属于他们的东方文化,从具体的转音开始。
展览持续至8月20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