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赏读张淳大宝先生的油画,脑海里突然迸出了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价董源绘画时的名言:“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几百年前的沈括先生对绘画品格和境界的领略,竟然像是专为张淳大宝先生所写。
欣赏张淳大宝的绘画时,像有一种魔力,诱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变幻着角度和距离去观摩,去赏析。近距离看他的画,仿佛是一种无意识的恣肆的色彩的舞蹈,浓厚的颜料犹如春天深耕的土壤,无法辨别其具体的图像,只是感觉到,浓郁的色彩涌动下,一股力量在凝聚,在膨胀,给人以鼓舞,令人情绪亢奋,激动不已。随着距离的渐远,物象则渐渐显现,那种隐约,那种苍茫,那种剥离的感觉,是一种认知的快感,是一种顿悟的收获,是一种豁然的释放。最后,当我们终于退到适当的距离,定下心神时,方才识得“庐山真面目”。这时,也才发现,他的画,原来十分严谨,十分写实,那是梦醒时最闪光的记忆。《梨云》一幅中,不仅“几不类物”,浑沌朦胧,而且绚丽耀眼的画面,刺激着人们的视觉,给人一种迷蒙游离感。先是从不同的角度观摩,再选定某个角度渐行渐远,蓦然回首,那梨花盛开了,绽放的梨花,缕缕清香蔓延开来,与天空的云弥漫融合,形成人们意象中的梨云,那是人们向往的境界。
在张淳大宝先生的许多绘画里,都体现着动态。似动非动的景象,给人以生动、迷幻和壮观。今夜焰火绚烂 画面间,那种强烈的放射感,传导着神秘,传导着力量。让人感到激情的跳跃和窜动,感到胸臆间蓬勃的生命涌动,感到这个社会无论什么都按压不住的原始的能量。人们禁不住向前,向前……像有一种磁场的吸引。这时,越是向前,越是抽象,越是接近内心感应的源泉。这种效果,是张淳大宝先生绘画中所特有的,是其丰富饱满的生活环境和状态在艺术上的体现,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张淳大宝先生绘画中执著地坚守的意念和孤傲。多年的绘画实践中,他从不被时潮的、表面的、世俗的艺术形式所迷惑,总是力求从事物的本原上,探求艺术的神圣的本质。这种内在的激情,内在的追求,虽然十分艰难,却有兴趣,有意义,有前景。
其实,这也正是张淳大宝先生在绘画语言上的创新和突破,他将当代油画的表达方式,突破性地发展成为一种崭新的独有的语言,这种语言,最主要的灵感来源是自然,来源于画家从自然中汲取的营养,来源于画家思想的高度和表达的穿透力。他从大自然中捕捉灵感,从而创作出深沉的、饱含感情的、充满渴望的绘画篇章,感染着读者,也不断地感染着自己。
许多内行人评论说,张淳大宝先生的油画,将来会在艺术史上拥有一页,甚至一节,一章。因为他的作品,承载着的不仅仅是象征的意义,更有美学的魅力,美学的意境;还有,他的探索,将在油画艺术上,在尚未被开发和完成的领域里,为当代中国油画铺设通往艺术峰巅的台阶……
影 100*50cm 布面油画 2012年作
今夜焰火绚烂 160*210cm 布面油画 2007年作
月 160*115cm 布面油画 2010年作
梨云 60*90cm 布面油画 2011年作
2013.08.09
作者:辛牧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