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龙树在他的《中论》中有一偈语,十分简明地阐述了佛法的哲学纲领,偈云:“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为中道义。”大体意思是:第一句话指明其哲学的方法论,是说世界一切法皆依“因缘”而生,任何事物没有“因”和“缘”这一依据和条件,就不可能生灭发展变化。第二句话指明了佛法哲学的最高范畴,是“空”。就是说一切事物皆依了“因缘”而生灭发展变化的法则,因此,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常”、“无我”的变化之中。所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即事物之法无常性。关于事物这种客观规律和特质,龙树名之谓:“空”。“空性”是绝对的、永恒的、无限的、总体的、共性的,是佛法最高的理念或真理。第三句话是说“空”亦可名为“假”,就是说绝对的永恒的总体的共性的“空”,是有相对的暂时的具体的个性的“常性”的实有的“假”之无限性构成的。因此,龙树定名的“假”,是指万法因缘生的不变的即具有“常性”的客观存在事物。所以“假性”,便具有相对的、有限的、暂时的、个别的特质。第四话指出了佛法哲学的认识论乃是“中道”观,一切事物或万法或万物既具有“空”又具有“假”的特质。如何认识把握它才是正确的呢?那就是“中道”,即不执于“空”,也不执于“假”,而是既空亦假,空中有假,假中有空;空即是假,假即是空;非空非假,非假非空。这种“空假不二法门”才是正确的看法,才是符合客观实际法则和规律的理论和观念。所以,龙树又云:“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这个所谓的“八不中道”理论,便使佛法的认识论更为明确了。
——苏东天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