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对联的上下联讲究平仄相对
最佳的绘画手法要达到虚实相生
朱门红墙的故宫古建筑群沿子午线对称分布
... ...
对于中国来说
文化基因里自带着一条看不见的对称轴
建筑、器物、书法、诗歌、对联、绘画
无一不遵循着对称的美学标准
公元3到4世纪
从筵席到座椅
椅子的出现
让国人的臀部离地距离升高约四五十厘米
而,这一坐就是17个世纪
在此期间,国人的造椅哲学
多为迎合统治阶层的的审美标准
偏好大气、宏伟的格调
自然,对称也是权威标准之一
这最稳妥的对称美,无疑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
可
都规矩了上千年的我们
真愿意一直规矩下去吗?
在举办至第五届的仙游红博会上
“归”的百椅设计展
以特别企划的姿态首秀博览会
以【中国人的一百把椅子】
引发对传统家具当代性设计逻辑的思考
而,由木作人俞万奇打造的“悠闲椅”
是参展作品中最为离经叛道的一把
▲“归”百椅设计展展厅
▲“悠闲椅”,展于百椅展厅中部
是此次百椅设计展中唯一一把随形椅
2016年初
俞氏木刻雕版第18代传人俞万奇
正式从大都市回归木刻领域的第一个年头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有感于繁繁都会的快节奏生活
俞万奇开始思考能否以这般心境设计一个作品?
于是,便有了这把“悠闲椅”
▲“归”百椅展现场
用于自然,还于自然
这把不羁的随形椅长116里米见方
意在打破器物对称美学的老规矩
取形于原木
金丝楠作坐板,黄杨木作扶手、椅脚
单以榫卯技艺将独立的不规则原木组合成一物
▲俞万奇所制“悠闲椅”
就坐时
扶手的凹面恰如其分地托住人的腰部
金丝楠透出的粼粼波光
如同泛舟海上的惬意
坐姿不拘于板正
身心也不自觉地放松了下来
▲参展同行现场体验“悠闲椅”
家中的器物
无需过分地讲究对称的稳妥美
所需的不过是一份肆意与洒脱
为家中营造点“不安分”的例外
这便是为什么
“归”百椅展中可以有99把椅子是对称的
但,必须有一把另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