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我的写生记

  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观天地之造化,对天地万物写生”,故而写生是画家们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一环,花鸟画尤其如此,通过写生熟悉花鸟的物理、物情和物态,更重要的是“对花作画将人意”——写出花之生意,画出人的精神。

  对于我来说,写生不仅是一种技艺上的训练与积累,更是一件快乐也享受的事情,这种享受有时颇费劳顿——在烈日下或寒风里站上好几个小时;有时却十分惬意——家花野草,折上几枝,插在瓶中,放上一支曲子,焚上一炉香,消停慢意地画上几张,倒也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趣味。不过,相比修剪齐整的园林花草,我还是更喜欢天真烂漫的山花野卉。山野间的雨雾云岚赋予了它们鲜活无拘的灵气,无论是花开满树的热闹,还是岩下泉边的清静,亦或是谷底崖角的孤寂,都能让人倾心不已,或艳,或素,或残,每一幅都构成一张动人的中国画。

  外出写生的过程是辛劳而幸福的,若再有一二好友同行,那就是锦上添花了,即使没有也不必担心,因为每次写生都会有着各种行走中的偶遇,多年以后,除却纸上的痕迹,那场写生也依然会是记忆中最美的回忆。

  记得07年,当时还在上海读研究生,我们几个同学随导师赴浙江写生,走雁荡、林坑、楠溪江一线。雁荡自古盛名,近代更因潘天寿的《雁荡山花》有了“雁荡处处潘公石”之誉。置身雁荡,那一片片翠绿,淙淙流泉,嶙峋巨石,袅袅飞瀑,映衬着一丛丛娇艳的山花,鸟儿在林间轻歌,一种感觉浮上心头,觉得自己已经融化在这片天地里,恨不得把看到的都收进画册。同学之间你追我赶,生怕落后于别人,往往到了吃饭的时候还舍不得离开,有时坐着画上几个小时,等到结束却站不起来了,腿已经僵硬了,要麻上好一阵子才能站起走路;有时为着一个更好的选景,要趟着水走到对岸的山边去。虽然这样,大家依然乐此不疲。

  几天后我们转到林坑继续写生。那时的林坑尚未开发,客栈不多,我们就落脚在村长家里。每天清晨,早饭前一定会踏着露珠在山脚地边走上一段,看山间的云雾升腾,看竹林像是浸满了水一样的翠色欲滴,看村里的人们开始在田间地头劳作,看屋顶上的炊烟袅袅……白天在村子里画上一天,可画的东西很多——老式的木屋、廊桥、运货的马车、赶车的人、墙下艳红的鸡冠花、溪边成片的野花、村长家竹篱上挂着的丝瓜……傍晚时大家就聚在村长家门前的空地上,各自占据一张竹躺椅,舒适地把自己摊开来,一边闲话一边看山头上的云一点点暗淡下去。饭菜很简单,大多是村长家篱笆上和菜园里现摘的,是现在时髦的“有机菜”,很美味!肉很少吃,因为太贵,一帮学生仔仔细地算计着自己的花销——红色的荷包鲤鱼在院子里的小水池里追逐,用它们做菜,太可惜了!晚上村长在楼下的方桌边喝他自酿的山果酒,给我们说山里的趣事,说得高兴了,便翻出家里珍藏的板栗、花生,摘下院子里刚成熟的柚子邀大家一起喝酒,话匣子越发打开了……

  许多年后,雁荡与林坑依然是我们心里最美的记忆,因为那里有我们的脚印,我们的画,和我们的友情……

作者:李曌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