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连续数日,不停地徘徊彷徨,脑中空白如洗。出于对空虚的困惑,毫无防范地面对暴风骤雨的广阔无限的空间,有时觉得处处淡淡落泊的情怀是适宜的,有时却为之不寒而栗。一旦受到精神的威胁便整日心神不宁,伴随着一种堕入深渊之感——空虚就在那儿产生,在自身孤寂的失落意识的过程之中。难道我们要构思创造那种虚无的东西吗?那种造成了相对的绝对?那种凝视着阴影的灵光?那种被视为现象的实在?我们不能沉湎于孤独、焦虑、痛苦的精神状态中。作为一个从事绘画的人来说,一旦选择了绘画,就要介入自由选择的行动,就要对自己的行动、对社会负责,并要揭露那些束缚人的自由的东西,暴露外部世界的丑陋,让人们在这普遍的处境中进行自由选择。
我们知道,人首先存在着,然后才说明自己,才给自己定性。我们不是上帝创造的,没有先天的善恶之分,我们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换言之,决定论是没有用的,人是自由的,如果人在行动时受到别人意志的左右,不能按个人意志作出自由选择,就等于丢掉自己的个性,失去了自我,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者。只有通过自由选择,才能获得自我,这本身包含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但自由选择只是以自我存在为标准的自我选择,不接受“自身以外的命令”,“自身以外的辩护”这又包含有个人主义绝对自由的思想。自由选择由于自己选择自己,毫无“支撑点”,它在事实上是荒谬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有它的“主观性”,在这样一个“主观性”林立的社会里,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争夺必然不可避免,这样的世界就显出无主宰、无理性、无规律可循的荒谬来,而人活其中,步步都有障碍限制,只能是痛苦而孤独的人。所以面对纷繁的现实世界,争取积极存在的意义,在自由选择中不断创造自己的存在,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人的本质、意义、价值,摆脱既定的一切,依靠自由去创造自身的未来。
在我的《绿水》组画中,每幅都有一个看似迷茫却从容的人,在茫茫绿水中朝着一个方向在游,也许只有他自己清楚要去的是哪里。在我画的过程中,始终体味着与我旨在暗示的东西之间的一场斗争,这是主题的随机性与艺术凭主观冲动所形成的形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某种“偶发性”的方式出现,其发生的空间和这种偶发性与既定性相联系,应是对存在的一种揭示,我用已有的技术和手段对即刻感觉到的现实进行探索,更确切地说是对如何与有形的现实产生心理共鸣的探索。
我想,艺术创作与做人一样,不取悦于人们的眼睛,应在作品中创造一个新的现实,它毫无掩饰地表现自身,在混沌世界中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将画布作为展示某种实体活动的舞台。
作者:何汶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