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大青山号122x62cm 1978
清风荡漾 72x115cm 1985
(楚天都市报 记者 范宁 通讯员 答璇 沈宙)幕天席地,一位白发老者,凝神片刻,然后展卷提笔,面对眼前起伏河山,挥毫泼墨。笔墨、虚实、黑白,都是中国画的传统,但图形层次和外在面貌,却不复传统形态。笔风跌宕,线条纵横,乍一看难见其所以然,定睛细品,方知气韵流动,笔墨重构江岳一片,各中有妙境,乃是天地大象。
本月28日下午,在武汉美术馆1、2、3号展厅,观众将可见沈爱其先生的作品展。这个名为《態》的展览,是古稀之年的沈爱其举办的第一个个展。
“站在山水面前,不要只看一个点,而是关照全面,然后在脑子里打散、重建,便是全新作品。”沈先生喜欢置身大自然中,领悟天地言语,而不仅仅临摹自然,或者将自身思考赋予山水。他在山水之间静觅灵感,直到灵光四射,情涌笔端,于是开笔挥毫,成画极快,这叫“采气”。
沈先生认为,山水本身就能发言,就有思想,“人们常说‘天人合一’,其实人本是天地的一部分,是‘人天本一’。”上世纪60年代开始,沈先生挖掘万事万物的灵性。在追求奔放不羁的气势同时,略加点缀较为具象的山石树木,在视觉上更为复杂,打破了自然形象的笔划,粗犷强健,能立刻牵动观者的视线。
1978年作品《大青山号》、1985年作品《清风荡漾》,青山厚重,风线驰骋,似有表意,笔墨含情。这些作品的内容,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每个个体的精神迸射,让画家本身被光芒环绕,一片闪耀。
沈先生将自古以来的中国画分为三大类型。首先是惟妙惟肖的画家画,大多照搬山水,功力虽深,却缺乏思想;其次是文人画,是文人将喜好、追求、情绪、思想等赋予自然,让自然作为自身生命的价值投射;现在是哲人画,画中山水本身就有思想,“画家画,重形象;文人画,重意象;哲人画则注重超象。这样的作品没有定势,画家也能够更加无拘无束地表达。”
60岁之前,沈先生醉心创作,常常通宵作画,结果身体吃不消,大病一场。年逾七十,他依然坚持每天画十几个小时。尽管创作历程达半个世纪,但举办个展,沈先生还是头一回。很多画家以个展奠定自己的画坛声誉和地位,沈先生却安守寂寞。他笑言,真正的艺术家,只有拿出自己真正的作品,才能拥有地位和市场,如果只是想着如何去提升地位或扩大市场,艺术家是无法拿出属于自己的真正佳作来的。
即将开幕的个展,沈先生用繁体字“態”来命名,意味着以一颗主观能动的心灵,去关照眼中万物。他试图表达“宇宙的复兴”,要挖掘出整个生命界所蕴藏的活力,焕发出新生的力量。
作者:范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