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13 09:49
苏里科夫Surikov-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草图) 36×63cm 纸板油画
科尔日夫Korzhev飞行者 200×250cm 布面油画 1986-1995
正在中华艺术宫开展的“黑土大地——山艺术文教基金会藏俄罗斯油画巡回展”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观众前去参观,反响热烈。笔者实地走访,听取了不同观众在参观后的所思所想。
在19世纪的俄国美术史上,能与列宾齐名的绘画巨匠当属苏里科夫。莫斯科的红场、克里姆林卫城、教堂都呈现出过去时代的印记。这些都催生了苏里科夫创作历史画题材的意念。
观众,亚当斯·詹森(荷兰背包客):
我曾经在俄罗斯看过苏里科夫的历史画创作,对他的作品印象非常深刻。这次来上海旅行,也是特意来看这场展出的。苏里科夫以俄罗斯民族历史为题材创作的《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表现了他独到的造型手法和驾驭庞大画幅的构图能力。这场画展中就有一幅《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比较完整的小稿,从今天的角度研究,他的历史画展现了真实场面,将过去时代的面貌带到了今天,太有价值了!
文学与艺术向来是展现地方文化的两大手段,在文学艺术上,俄国十九世纪光辉的文学名著,对中国知识分子有强大的吸引力,中国人对俄苏美术的认识稍晚一些,但一旦有所接触,便也有广泛的反应。
观众,顾连涛(在职中学语文老师):
从三十年代俄国文学就不断有译作问世。然而从艺术的角度来纪录或诠释当时的历史场景,则更加生动直观。我们对于苏俄文学中的事件或描述的现象,通过这些现实主义题材的绘画,有了更准确和真实的理解,也让我们看到在那个时代,艺术在人们生活中有多么重要。现实主义艺术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载,更是对当下社会的一种警示,无论中外历史,都值得借鉴和反思。
艺术要面向生活,面向现实,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的艺术品,往往熠熠发出令人陶醉和奇异的光彩。
观众,姜梦洁(在读研究生):
由于毕业论文的课题与前苏联艺术有关,因此我不止一次参观了这场展出,每次看都会有新的收获。俄罗斯文化艺术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的影响也很深远。大师徐悲鸿曾在1934年到苏联举办过中国画展,他从苏联观众对中国美术展览的反映中得出结论说,当时的中国画家“确实不注意现状,仅无一人写寻常生活。”他受到启发是,美术应该面向生活。对于当今的我们来说,这场展出的意义也在于使我们从比较生动、厚朴的俄罗斯、苏联美术中看到了作为创作源泉的生活的重要性。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梁依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