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推荐艺术家】王晓:波澜不惊有真意

2015-04-16 00:00

  点击「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更多精彩

  王晓,毕业于广州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深造于中国国家画院邢少臣工作室。早年在广州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曾得到岭南画派黎雄才大师的亲加指导。现为香港画院副院长、三奇堂美术馆馆长,其代表作品《云深不知处》、《近听水声》、《聚源图》、《晨曲》、《红山图》、《蛙声》、《南国风》等,多次参加各类邀请展及个展。出版物有《塔王晓三水画集》,《意韵——小写意山水画集》等。

  春意(国画) 39×48厘米 王晓

  性格不紧不慢,为人宽厚真诚的王晓,20世纪60年代生于美丽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脚下,儿时就对画画充满了梦想。早年严格的造型训练和系统的理论学习,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多年来,为了梦想,他从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

  2013年秋,王晓考入中国国家画院深造,师从当代著名花鸟画大家邢少臣。通过学习,他眼界大开。每天在满怀激情的泼彩弄墨中度过,内心充满欢欣。现实的激情与艺术的创造力,使他的笔墨语言得到了极大提升和淋漓尽致的发挥。由于耕耘不辍,他不仅艺境又上了一层楼,更通过作品抒发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以及向善、尚美的内心世界。

  作为一个现代画家,王晓的山水画并不刻意在创新上下功夫。他将现代人的学识、修养融合在山水画之中,既保留传统的精髓,亦体现现代意识,不显露痕迹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他注重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强调从本质上理解山水画艺术的文化精神,强调作品的内涵以及中国画独有的语言特性。

  山涧飞瀑图(国画)146×78厘米 王晓

  在长期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反复探索,凭借自己的领悟与判断,借鉴前人的经验,王晓找到了最适合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及其审美经验的路子。他用现代设计理念组合传统笔墨语言,使其显现出新的视觉效果。不倦探索和孜孜追求也给了他丰厚的回报,这从他200多幅大大小小的作品中即可得到印证。

  王晓从不哗众取宠做表面文章,而是踏踏实实埋头作画。在深入文化体验与对自然的感悟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意味悠长的艺术趣味,赋予了观者可居、可游的美好境界。

  王晓的山水画,一如他的为人,磊磊落落,立意清新,画面清雅淳朴,既不失传统技法,又充满现代气息……他所匠心营造的那种恬淡自然、充满野趣的景物,总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所谓“意动情生”,抬笔落墨之间,滋润而富有韵味。

  雨后清山图 146×36厘米 王晓

  他的画越看越有意境,经得起细细品味,与时下许多追求轰动效应、感官刺激,越看越乏味的作品相较,更给人一种含蓄朴实之感。这正是其赤诚心迹之再现,也因而得自然神韵,见精神风采,超凡脱俗,清远而俊逸。

  “此翁不恋浮名久,日坐茅亭看远山。”正是怀着这样的心境,如今的王晓整日在自己营造的山水中徜徉,如游鱼一般自由而乐在其中,审美情感在他的生命中生发、延展,为他在创作中大展才华铺平道路。

  王晓是一个随性的人。多年来,与这种性情相伴的是他不同于别人的学识、眼光与思维,而他的画之所以充满雅意天然之气,厚重、耐看,与他天真率直、淳朴坦诚、超然物外的品性不无关系。

  雨后山泉(国画)39×48厘米 王晓

  王晓感言:“绘画艺术需要脚踏实地,无捷径可言,我这个年龄应该清醒地认识自己,静下心来做学问。”他也正是以豁达、乐观、如一泓清水般的心打造自己的一方艺术天地。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艺术的眷恋倾注于笔端。

  身外是喧嚣的尘世,心内是平静的艺术。听天籁之音,在一枝一叶、一山一石中咏丹青之趣,体心灵之境。此等境界,难得。正如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心亦法自然也!得自然之心,便得艺术之真诚,即可见艺术之灵魂。

  本文作者李东星,刊于中国文化报2015年3月22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