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廉亮:于闲章处觅闲情

2015-05-13 11:14

 象牙印章 廉亮自用印

 象牙印章 廉亮自用印

 象牙印章 廉亮自用印

 象牙印章 廉亮自用印

  “仁寿”

  “仁寿”

  “丰寿堂”

  “丰寿堂”

 “墨趣”

 “墨趣”

 “待五百年后人论定”   吴子健16岁临摹陈巨来作品

 “待五百年后人论定”   吴子健16岁临摹陈巨来作品

 “待五百年后人论定”徐云叔治印

 “待五百年后人论定”徐云叔治印

  “丰寿”

  “丰寿”

 廉亮   上海工美拍卖总经理,金石癖。私藏象牙闲章二三十方,以此玩乐。

 廉亮   上海工美拍卖总经理,金石癖。私藏象牙闲章二三十方,以此玩乐。

“涤古”

“涤古”

 “点点梨花落砚池”

 “点点梨花落砚池”

 昌化石印

 昌化石印

“丰寿堂”

“丰寿堂”

 “丰寿堂印”

 “丰寿堂印”

  廉亮性情颇耿直,在他面前提“收藏”是要挨骂的,他认为这是句“行话”,跟买卖挂钩。可能“收藏”一词早已被眼下鱼龙混杂的“收藏家们”用滥,洁身自好者均不想与其为伍。他花四五年时间集齐的二三十方牙印,自己极为珍视,也惹得众人眼红,他自己定义这一行为为玩儿,绝非收藏。

  廉亮说,得以在短短几年间完成这个有点浩大的牙印系列的集藏,离不开两位亦师亦友的篆刻家朋友——徐云叔和吴子健。徐云叔,海上印社副社长,幼时拜南社社员沈禹钟、朱大可为启蒙老师,后师从白蕉、陈巨来。廉亮形容他的为人是一位“儒雅的好好先生”,他的篆刻风格细腻、隽永、四平八稳,廉亮觉得徐云叔治的印是与自己最契合的。他形容吴子健则更似一位奇人,早年从吴湖帆发蒙,后求教于陈巨来、方去疾、谢稚柳等,是一位充满才气又极为傲气之人,“他的作品风格犀利、视觉冲击力强”。廉亮所有牙印,几乎都出自此二人手笔。

  他从抽屉里取出印面同为“待五百年后人论定”的两方印章并置一起,分别为徐云叔和吴子健所刻。廉亮说,“篆刻大家陈巨来老先生曾经刻过一方‘待五百年后人论定’印,他很受人敬仰,后来徐云叔也帮我刻了一方‘待五百年后人论定’牙印,不过是在陈巨来老先生所刻印章的基础上,结合眼下时代变迁,有所改变和创新。”吴子健看到后,说他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临摹过陈巨来的那方印。“临那方印时他才16岁,一次性完成,临摹时改过一点。”廉亮说。吴子健后来成人之美,将他16岁临陈巨来的那方“待五百年后人论定”也送给廉亮。

  这两方印并置,风格相去甚远,体现二人对陈巨来印的不同理解。“徐云叔刻的那方沉静、稳重、大气,刻那方印时他已经年过六旬;吴子健刻的那方印更加犀利,彼时他才十六岁初出茅庐。”这两方印既有对前辈篆刻家的继承,又有后来者在艺术上的开拓创新,同时又凝结着几人间的友情,廉亮尤为珍视。

  廉亮素有金石癖,在开始以象牙印章作为自用印之前,已拥有几抽屉约五十方石头印章。一次偶然机会,徐云叔刻了一方印面为“吴郡”(廉亮是苏州人)的瓦钮牙印赠廉亮,这是廉亮拥有的第一方牙印,也令他萌生了弃石印改用牙印的念头。“于是让公司员工帮我买象牙(老象牙,新象牙已禁止流通),我没说清楚,她一下就买了一批几十方,又不能退,我就寻思着做个牙印专题,请云叔帮我治印。”

  在廉亮所藏二三十方牙印中,最多的是印面为“丰寿堂”或“丰寿”的自用印,约一半。细问方知“丰寿堂”是他沿用十余年的堂号,为其好友洪丕谟生前为其所取。

  此前他已更换过多个堂号,比如赵冷月先生为其取堂号“寒梅小筑”,他亦借用过何绍基的斋号“拜石师竹士居”。后来洪丕谟从命相风水角度分析,认为你廉亮既然也是生意人,实在一点无妨,就根据其情况改堂号“丰寿堂”,“叫着响亮,于事业方面也有益”。“既已采用,在洪丕谟先生逝世之后更加不会想着更改,以示对故友的一种纪念。”廉亮说。

  除了上述谈及的“丰寿堂”、“丰寿”、“待五百年后人论定”、“吴郡”,其常用闲章还包括“涤古”、“春风得意”、“拜石师竹士居”、“随缘”、“点点梨花落砚池”、“坐看云起”、“仁寿”等总计二十余方。“每方都很精,从文字结构到篆刻工艺到雕头。”廉亮说,一般常用章以那种无任何装饰性纹饰和雕头的最为实用,反过来比划一下位置,再反过来一扣就好了。但是这样又难免单调,所以他也请人做一些观赏性的螭钮或自创纹样的印钮,再搭配一些回字纹等装饰性纹饰。

  在所有牙印中,廉亮最喜欢一方鸟虫篆“丰寿堂”牙印。“很多鸟虫篆都是很古的,像清朝的回文一样填得满满的,徐云叔刻的这方鸟虫篆是在元珠文的基础上偶尔加工一下,让人感觉简洁、华丽、富贵。”“象牙总是给人很重的工艺味,云叔的优点在于能将象牙刻出金石味,一点不匠气。”

  从不名一文的穷小子到如今工美拍卖的总经理,廉亮说自己很幸运,一生之中总能得到贵人相助。从书法启蒙老师李天马,到主事工美拍卖期间结识的庞莱臣后人庞美南老先生,到亦师亦友的徐云叔、吴子健,直到在自己快要年届六旬之际又幸运地拜得陈佩秋先生为师。

  “我拜师时老太太已经90岁了,她不会像小学生那样手把手教你,她主要讲理念。我快六十岁时拜其为师,与其说找名师,不如说找名医——画得不足之处,她点拨我一下,其他东西靠自己去悟。画画方面,她说一定要学宋元。”廉亮边说着边兴致盎然地演示起了打章,好似一个小孩在摆弄自己心爱的玩具。

  Q&A

  收藏十问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我觉得这不叫收藏,都是自用印,其实很多收藏都是有意无意间的一种积累。

  Q: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是徐云叔送我的一方刻着“吴郡”的瓦钮印,我是苏州人。

  Q: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鸟虫篆“丰寿堂”牙印。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文雅、富贵、好看。

  Q: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算是私人定制吧。刻章之前我每次都跟他们探讨,这批牙章刻了三四年了。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牙章二三十方,其他各种石头印章不下五十方。

  Q: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我绝对不是收藏家,只是玩家。

  Q: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精神上享受。看看印花,对我的书画都是一种促进,触类旁通。

  Q: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没有所谓的赝品不赝品,我不刻意去收藏,只是很偶然。

  Q:有一天能放弃你的藏品或捐出吗?

  A:我自己玩,我才刚开始,还没想过这些,不太可能捐,都刻着我的名字和堂号。

来源:99艺术收藏-藏家故事 作者:陈若茜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