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触手可及的历史:海南黄花梨

2016-03-01 11:06

  最近几年,以海南黄花梨家具为代表的我国明清古典家具价格不断上涨,成为许多收藏家关注的一个焦点。2011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推出明清家具拍卖专场,绝大部分都是海南黄花梨器物,结果80件拍品全部成交,成交总额达2.88亿元,创出了古典家具单场拍卖的世界纪录。其中,一张明末海南黄花梨独板围子马蹄足罗汉床以322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出了罗汉床拍卖的最高价。

  海南黄花梨家具为何这样受收藏家们的欢迎.原因很简单:就是“物以稀为贵”。海南黄花梨作为木材本身就非常稀缺,能保存至今的明清时期海南黄花梨家具就更加稀缺。

  海南黄花梨在我国古代一般被称之为“花梨”或“花榈”。唐朝人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中说:“花榈(一说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明代王佐在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所著《新增格古要论》中也指出:“花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淡者低。”

  海南黄花梨的珍贵首先在于它既是木材又是一味中药材。作为木材,它的木性非常稳定,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不变形、不开裂,有韧性,既适合制作“三弯腿”这样的异形家具,又适合在家具上雕刻各种花纹,可以让木匠师傅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技艺,创造出非常精美的家具;作为药材,据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介绍,花榈(黄花梨)散发的香气有降压清心的功效,用海南黄花梨木屑泡水,更能降血压、降血脂等等。

  海南黄花梨的珍贵还在于它的产量十分稀少。根据历史资料,海南黄花梨的产地仅仅只有我国海南岛等地,它生长成材非常缓慢,树木至少需要生长500年以上才能成为制作家具的原木。海南黄花梨大量地制作家具是从明朝中期开始的,经过明代中后期一百多年的消耗,到了清朝中期,海南黄花梨木材急剧减少,再加上其它一些原因,清朝宫廷就只得改以紫檀木为主制作家具,后来紫檀来源也日见枯竭,便开始大量采用酸枝木、普通花梨木制作家具。为了与普通花梨木有所区别,清朝宫廷有人开始将花榈木称为“黄花梨”。据故宫博物院的学者考证,在《大清德宗皇帝实录》卷四百六有记载,光绪二十三年六月,庆亲王奕劻在为慈禧皇太后修建陵寝时上奏折:“己卯,庆亲王奕劻等奏,菩陀峪万年吉地,大殿木植,除上下檐斗科,仍照原估谨用南柏木外,其余拟改用黄花梨木,以归一律。”

  海南黄花梨家具之所以受到宫廷和民间广泛欢迎,除了材料珍贵之外,还在于它制作工艺十分讲究。由于海南黄花梨木性优良,明式海南黄花梨家具因材施艺,采用严谨的榫卯结构,尊重人体工学原理,以优美的造型和良好的实用性高度统一,制作出的线条简练,色彩柔和,具有一种温润典雅的神韵。史料记载,明代中后期曾有一批文人参与设计和制作家具,甚至有的皇帝也参与设计制作,这使明式海南黄花梨家具又形成一些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 明式海南黄花梨家具的艺术价值早在17世纪就被欧洲人所认识。清朝乾隆时期,英国家具设计师齐彭铁尔,以我国明式家具为蓝本为英国皇室打造了一套宫廷家具,曾轰动整个欧洲。后来,不少来华经商或传教的外国人都将中国家具带回本国,使中国明式家具与瓷器一样,在国际市场有了相当的影响,吸引了不少人关注和研究。

  1944年,在北京一所大学任教的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Gustav Ecke),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研究中国海南黄花梨家具的专著:《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引起了国际收藏界的关注,欧美一些博物馆和收藏家开始注意中国明清海南黄花梨家具的收藏。到了1971年,美国人安思远(R.H.Ellsworth)也撰写了一部《中国家具》专著。因安思远本人是西方很著名的收藏家,他对中国明清家具的评价当时在国际艺术品收藏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后,我国著名学者兼收藏家王世襄1985年出版了《明式家具珍赏》一书。这本书在世界华人圈子里产生了比上述两书更大的影响,从而大大推动了海内外对中国古典家具的收藏和研究。经典的明式家具主要是海南黄花梨制作的。因此,现在喜爱中国古典家具的收藏者无不以能收藏到真正的明式海南黄花梨家具为荣,这就导致了中国家具、尤其是海南黄花梨家具价格的飞速上涨。

  小贴士:海南黄花梨家具的材质辨别

  由于近些年海南黄花梨家具在市场上十分抢手,海南黄花梨木材的资源又接近枯竭,一些不法商人就想尽心思、利用各种手段来造假蒙骗收藏者,以致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仿品、赝品层出不穷。因此,收藏海南黄花梨家具特别需要注意识别真假。最可靠的鉴别当然是用相关仪器来测定。

  然而,用仪器鉴定木料材质需要从送检器物上取样,这就有可能要损坏送检的家具,普通收藏者、特别是购买老家具时往往不可能使用仪器来鉴定,只能依靠感官和经验来辨别。就个人的经验,依靠感官辨别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看形”。对海南黄花梨家具首先是要认真观察其花纹。海南黄花梨家具一般呈黄褐色,年代较久的则呈紫褐色、黑褐色。海南黄花梨的质地坚硬,木纹清晰美观,有八字纹、麦穗纹、蟹爪纹等多种,而且大多有“鬼脸”。“鬼脸”是海南黄花梨树木生长过程中的结疤所致,因海南黄花梨木质细密,它的结疤与普通树木不同,一般不开裂,而是围绕中心形成各种不规则的环状纹,人们称之为“鬼脸”。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鬼脸”是海南黄花梨的一个显著标志,但不是唯一的标志,并非所有的海南黄花梨木材都有鬼脸,许多老料大料做出来的家具就没什么鬼脸,例如现在故宫博物院保存的大件明式海南黄花梨家具都没有明显的鬼脸。同时,有些其它的木材,如酸枝木、普通花梨木也有类似“鬼脸”的花纹。因此,还应该结合其它因素来识别海南黄花梨。

  二是“辨味”。也就是认真分辨海南黄花梨特有的味道。海南黄花梨木本身是中药,散发出一种“降香”味道,通常是幽香中带一点药味,有的人说是清香中带一点酱味。但要注意,海南黄花梨的香味并不像沉香那样浓密和持久,它只有在新切面或者密封的柜子、抽屉打开时才容易闻到,新切面时间长了香味也会慢慢淡去,因此一些老桌椅板凳往往闻不到香味,只有箱、柜、盒等储藏器物才容易闻到。另外,海南黄花梨有产地之分,不同产地的黄花梨其味道也有区别,如海南岛东部和西部产的海南黄花梨在气味上有一定的差别。而且,海南黄花梨家具的气味还有年代的区别,新制成的家具味道比较浓郁,年头越久的香味就越淡,但若在家具背面或底部刮开一点仔细嗅闻,仍然可能闻到。当然,不同年代、不同产地、不同形制的海南黄花梨家具,其气味的细微差别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往往需要收藏者仔细嗅闻、品味,在反复比较中来把握。

  现在,有些不法商人经常用颜色、花纹都与海南黄花梨相近的酸枝木来冒充海南黄花梨,区别海南黄花梨和酸枝木的最好方法就是“辨味”。酸枝木顾名思义其气道呈明显的醋酸味,基本上闻不到香味,而不论哪种海南黄花梨,均散发出降香的味道,仔细嗅闻二者的气味,应该可以区别酸枝木和海南黄花梨。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