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声明】
何云昌工作室近期发现,网上四处传播的瑞士艺术家扬·马鲁西奇(Yann Marussich)2016-2019年以水泥和身体为媒介炮制的一些作品,与著名艺术家何云昌20多年前(1998-2005)创作的一系列以水泥和身体为媒介的原创作品高度相似。其中扬·马鲁西奇2019年的作品EL CUBO,与何云昌2005年在美国布法罗奥尔布赖特—诺克斯美术馆创作的《将军令》相似度超过95%,属于严重侵权和抄袭的状况。
特此通告:当事方应立即终止剽窃抄袭陋行、向原创艺术跪拜3年;闪充几个小目标的智商拖欠费-以慰春怀。
也希望业界同仁加强版权保护意识,我方保留进一步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
何云昌工作室
2025年2月6日
STATEMENT
He Yunchang Studio has recently discovered that the related works by Swiss artist Yann Marussich from 2016-2019 concocted in the medium of cement and body, which have been spread around the internet, are highly similar to a series of original works in the medium of cement and body created by renowned artist He Yunchang more than 20 years ago (1998-2005). Among them, Jan Marusic's 2019 work EL CUBO, which is more than 95% similar to General Order, created by He Yunchang in 2005 at the Albright-Knox Art Museum in Buffalo, U.S.A., is in a condition of serious infringement and plagiarism. Notice is hereby given that the parties concerned should immediately stop plagiarising and copying, and kneel down to the original art for three years; and flash-fill a few small targets of IQ arrears - to comfort the spring.
We also hope that industry colleagues to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we reserve the right to take further legal measures to protect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
He Yunchang Studio
6 February 2025
何云昌作品
何云昌作品背景文献
著名艺术家何云昌从1990年代至今持续创作发表作品,他在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多次举办个展和个人项目,参加过一百多次艺术群展。何云昌从1997年-2005年创作了一系列以身体和水泥为媒介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展览、研究。
参考资料-摘自:人性的尺度--何云昌和行为艺术 安德鲁•布华顿 此文的初版发表于《石头漫游记:何云昌》(纽约,前波画廊出版,2007年)
阿昌的裸体麻将2007年《杠上花》是在纽约华盛顿广场公园进行的,此次行为用了100多张用混泥土铸造的巨型麻将牌,在刺骨寒冷的冬日里,何云昌和在场的观众打了4个小时的麻将……通过2007年麻将《杠上花》,我们邂逅了‘高贵、普通和坚韧’– 在这种情况下,表面的受难,掩盖了内心的力量:坚韧与顽强超越了行为本身。“人们玩麻将都是为了娱乐,但我想颠覆这种理念,把它转变成别的东西,让身体难以忍受。我这个版本的残酷就在于那些非常重的砖块。我也喜欢在在烈日下或寒冬里长时间玩的概念,就像这次在纽约一样......玩游戏玩此游戏最重要的是与观众同乐,而非游戏本身......”
参考资料-摘自:与水泥和机械抗衡-何云昌 高名潞《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
何云昌是张洹以后集中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最为出色的行为艺术家,但与张洹的自虐不一样,何云昌不想对自身身体承受痛苦的意志力进行心理检验,而是将这种类似“自虐性”的身体语言转化为象征性和社会化的寓言。何云昌的行为不完全是个人的身体体验,相反,他想有意降低自己在行为过程中的个人关注,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更有一种公众属性。在这些作品实施的过程中,弱者被转化为强者与征服者,征服机械的强者,也能使水倒流,也能劈开大河,而且能与爆炸力相抗衡。
2003年10月24至25日,何云昌实施了名为《抱柱之信》的行为艺术作品。他将自己的手臂浇筑到水泥柱子里。并保持24小时。“抱柱之信”的。典故来自古代《庄子》卷十四,“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何云昌借用这个忠贞的爱情故事和自己坚毅和忍耐力彰显了人性的价值。:“忠,诚,礼,智,信”的传统人性价值在当今社会中是否还应有其位置?他又一次以自己的身体和钢筋水泥较量,作为一种隐喻展示了他的信念。2004年,何云昌在 北京798艺术中心的展览中将自己的身体封闭在水泥做的黑屋子里长达24小时,屋顶只有一个小出气孔。直到工人最终帮他破墙而出,一直无人知道他在黑屋子里面。如果用木板墙将何云昌隔离24小时,其孤独感或许和水泥墙的隔离一样,但是水泥强的隔离会更恐怖,因为水泥墙的坚固性远胜于人的肉体的承受力。空间隔离本身虽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被非人性的物质所隔离。而何云昌用自己的身体和意志与水泥抗争,这里没有物理的接触。只有纯粹的人的意念和水泥墙的恐怖力量进行对抗,并以此来证明自己没有被水泥异化。这种意念化了的“力量错位”应当是由现实的残酷性所引起,这种残酷性促使何云昌找到了他的行为艺术语言的基调 — 肉体和机械的对抗,这也是由“现代性”的解释所致。何云昌在他的笔记《成年人的童话》中写道:“现实的锋芒只能穿透我们的肢体,但不能伤害意志”。11何云昌崇尚的是一种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精神,一种西西弗斯式的精神或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种个人意志感染群体的意志。在何云昌的童年故事里,弱者的意志终将感动上帝。尽管这不过是一个成年人的童话,但在现实中,它是有意义的。
参考资料-摘自:镜心 ——何云昌的艺术实践(1993-2016)文:Nataline Colonnello (箫岭)
何云昌的每个行为尽管主题不同,但都遵循着自然发展的规律,水泥是这一系列行为的一种重要材料。在云南省丽江实施的行为《抱柱之信》(2003)中,何云昌的一只手浇铸在水泥中,长达24小时。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于道家经典《庄子》杂篇中的一个故事。[ 《庄子》第十四篇。] 故事讲述了尾生执着地等待自己的爱人,河水涨起来都不愿离开,最后不幸淹死在桥下。《抱柱之信》一般被理解为理想中永恒的爱,不过仍然可以有许多其它解读的可能性,比如彰显守约精神,或对物质主义支配生命的告诫。一年后,何云昌又完成了作品《铸》(2004),这是一个以自我独立为主题的作品。这个作品比《抱柱之信》更彻底,何云昌将自己完全关在一个320 x180x140(cm)的由水泥浇灌而成的空间内。另外有意思的一点是“铸”和“柱”恰好同音。何云昌带了一些水和一个在紧急情况下与外界联系的手机就进入了这个空间。不过当最后一堵水泥墙被砌成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在这个完全密闭的空间内根本没有手机信号。在与世隔绝的24小时中,何云昌不仅与黑暗、闷热、干渴相伴,也面对着孤独、焦虑以及对死亡的恐惧。第二天午后,何云昌的助理用了40分钟从水泥墙上凿出一个口子。当凿口大至容身时,何云昌立即从中跃出,兴奋地在成群的观众前翻跟斗。一张照片记录了何云昌这一逃脱的瞬间——他的手上紧紧抓着手机,脸上交织着惊愕和释然。2005年10月,何云昌在作品《将军令》中继续挑战自己。《将军令》的名字起源于一个古老的关于战争英雄的中国民歌。何云昌赤身裸体,水泥直接倾倒在他身上,一直淹到他的胸口,他就这样被封在水泥块中长达一个小时。忍受着水泥的固化对身体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压力,以及不安、寒冷和痛苦的感受,何云昌就像一个被迫害的囚犯,忍受着敌人的残酷刑罚。这个作品似乎隐喻了今日在疯狂的城市化建设中,人类生活面临异化的境遇。
参考资料-摘自:自编自演的“神话”以及自己和自己较劲――看何云昌作品的心得 栗宪庭
2005年10月,阿昌在美国布法罗奥本闹奥尔布赖特—诺克斯美术馆所做的《将军令》,把自己胸部以下封在水泥里六十分钟(到水泥凝固的程度)的作品,结果这次行为在阿昌身体上留下了两千多道伤口。当然,与杨志超的一系列“受伤过程”因素占比重大的作品比,阿昌的语言因素不主要通过展示受伤过程,而是制造“对抗强力”的“神话”过程,现代社会人们居住在水泥森林里,所受的伤害日趋严重,据调查在城市化过程中,中国在水泥的消耗上,已经占到了全 球水泥消耗量的百分之七十多,尽管回到自然的呼声日益强烈,但没有人能阻挡现代生活与日俱增的“水泥消耗量”,所以我把《将军令》和他另一件把自己的手封在水泥里24小时的作品,当作一种对抗现代生活荒诞情境的警示和神话去体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