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这是“全球一体化”时代,也是全民“奔小康”、呼吁“全民阅读”畅谈“中国梦”的新启蒙时代,更是一个主流大力“反俗”,风气趋于转变的时代。由此可见花鸟画正在迎来自己的时代。
花鸟画的终极价值其实就是一个“雅”——以雅“化”人,无论是形还是意。“小康之家”在西方出绅士(Gentleman),绅士即是文雅的人,在中国出什么人呢?姑且称“雅士”吧,总之是有高尚品味和高品味追求之人,这是审美自觉的一代人。时代对花鸟画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得宗白华给孙多慈写的画集序里有这样一句话,大意是“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线条写花鸟的体态,高贵圆满”。宗白华用了“高贵圆满”这个词,便道出了花鸟画的本质,即是托美的自然物形象来表达高贵的人格理想和圆满的人生寓寄。在中国文化里,“草木精神”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贵的。虽然时代不同,但,凝聚真、善、美的人格理想并没有变,这就是“拜物教”盛行的今天,许多人还是更愿意把托胎草木的林妹妹,而非金命的宝姐姐放在心底的缘故吧。
千百年来花鸟画的立意已高度程式化,主要有这样三大类:一是如“香草美人”、“人淡如菊”、“岩岩如孤松之独立”、梅之“清气满乾坤”等等,人格比赋的;二如“年年(莲)有余(鱼)”,“事事(柿)如意”,“富贵(牡丹)平安(竹)”等等,雅意象征的;三如白石老人常画的苍蝇、喜蛛、小虾、昆翎走兽等,藉歌咏自然生命来观照人类自身的。花鸟画是最高雅的艺术,也是最大众化的艺术。大众化不等于低俗化,前提是审美的启蒙化和自觉化。花鸟画的前途曾一度令人堪忧,我想,只要中国人在中国文化在,见到花开还会感动,听到鸟鸣还会心惊,花鸟画就会有人画,就会有人欣赏;但前提是,要画得好,画出那份生命感和哲思,画出那份优雅来。这个时代什么风格花样都不缺,唯缺一个“雅”字。
从另一方面看,中国花鸟画在世界艺林中属真正的“独一份”,更能代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但,前提依然是它足够优秀,足够雅。
2015年3月27日于国家博物馆
作者:熊广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