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冀少峰研讨会发言·殷小烽作品展2015中国美术馆

  就“殷小烽作品展”本身而言,这个展览一个非常强烈的特点就是国际化,带有很强的国际色彩。来到展厅看作品的时候感觉不到这些作品的地方性,展览模式和国际上的展览也非常贴近,比如墙壁的颜色也发生了改变,另外非常有特点的就是雕塑和架上的结合,能够充分反映殷小烽整个艺术创作思路的轨迹和生命历程,尤其墙上挂的生动的小品,这些小品以及他的很多泥塑稿和放大稿,他在一系列表达过程中把他对社会的思考非常清晰地表达出来。

  我对殷小烽先生的了解是从《通古斯》开始的,缘于孙振华先生写的《中国当代雕塑》一书,我是责任编辑,《通古斯》在其中。从《通古斯》我们也可以看到殷小烽的创作主线非常明晰,他的视觉表达不断递进思考,《通古斯》、《嬷嬷人》、《修复嬷嬷人》、《修正嬷嬷人》,这是他的主线,而且他有材料的变化,木质、铸铜、不锈钢;有人物形态的塑造,在变与不变之间做到了游刃有余。在变与不变之间恰恰又揭示出社会不断转型,比如从《通古斯》就带有原始人的意味,从《嬷嬷人》、《修复嬷嬷人》、《修正嬷嬷人》一系列创作思路的改变可以看到社会不断发生变化。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从乡土社会向城镇化转型,他的几个阶段把这几个转型都揭示出来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现代性的视角。

  殷小烽的作品里表达出的是一种地域母题、地域气息对抗文化的全球化,这个地域母题一看就是带有北方的强悍、大气、朴拙中的精致与细腻,当他的手去触摸、去做泥塑的感觉,从他的作品中都能感受到率性而为的生命的活力与张力。

  殷小烽还有双重身份,他携带着鲁美精神到了东北师大,又创办了东北师范大学雕塑系,他是一个播种机,对于整个东三省来讲,除了鲁美之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东北师大雕塑专业、雕塑系的学生源源不断地涌入进了雕塑界,而且有所为。还有一个老话题,殷小烽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87年,大学本科四年级就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美展而且获得了银奖,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又获得了银奖,虽然不能以全国美展获奖论英雄,但是在展览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他的水彩也屡获大奖,他的水彩和他的雕塑结合也是非常罕见的先例,有了这个先例他才走到了今天。一方面,他的艺术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另一方面,他在教书育人方面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讲是非常难得的一个经验。这两者结合也促成了殷小烽的综合能力,包括十六届长春雕塑大展也跟他的穿针引线有着非常紧密的作用。

  以此来讲,今天这个展览应该说是他向大家的一个阶段性的汇报,我也期待他的作品来到湖北。

冀少峰

湖北美术馆副馆长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