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9-10 22:56
(雅昌艺术网讯)本周时间进入初秋,各个艺术机构展览相拥而至。2016年9月10日,Hi艺术中心推出三位艺术家个展,分别是杜沛骏的个展“木-马”、闫磊个展“幸福剧院”和郝建涛个展“濊濊发发”。
茶会现场
沿袭着Hi艺术中心的一贯风格,三位艺术家的作品错落有致的分布在Hi中心的几个展厅。有意思的是,在展览开幕前,艺术家为前来捧场的嘉宾精心准备了一场茶话会。茶会大致是来自艺术家郝建涛的提议,郝建涛作画之余喜欢泡茶,多年下来,已是品茶和泡茶高手。
郝建涛此次个展题为“濊濊(huòhuò)发发(bōbō)”,这两个词源于《诗?卫风?硕人》:“施罛濊濊,鱣鲔发发。”濊濊指渔网入水的声音,发发是大鱼的鱼尾击水声,这两个与水声有关的相声词和其作品意味相通。新作品是2014年《混沄之往》系列的推进,尽管也是水的题材,但作品趣味有所不同。
《混沄之往 No.2016.3》 55x75cm+55x85cm+55x75cm 2016年
开始一件新的作品,郝建涛要有充足的准备,在工作室积蓄各种势和力量,设想草图在画布上的呈现效果。然后选出合适尺寸的框子。根据预设效果处理画底的时候,还要有更细致的要求。“比如:有些位置粗糙,有些位置光滑。底子处理好了,聚精会神的开始。勾底稿,小心翼翼朝着既定方向前进。但是,一幅作品的创作过程没有波澜是上天的恩赐,往往不是日常。染色过程中就会波澜叠起,一般出现两种状况:一,画到大半,这幅画开始呈现你的设想。但是,却很无趣令人沮丧。这时候必须做出改变,我会说服自己,把创作当成一次冒险,跨越预设的效果,进行再创作。其二,这幅画怎么改都无法达到预期,以往的经验失效。这时真心觉得画画不是用功就能做好的事。我对无可救药的作品又爱又恨,恨的是一件作品自己一直沉浸其中结束不了。这时索性会放在一旁,开始其他的作品,也许会从另一件作品中得到灵感。最无计可施的时候又是突破自我的契机,我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再折回这件作品发现解决的方法,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郝建涛说到。
《和你在一起》 50x52x73cm 2016年
《音乐响起》 36x45x60cm 2015年
三个展中唯一的一位雕塑家闫磊的个展名为“幸福剧场”。出生于1983年的闫磊更像是个大男孩,他喜欢在朋友圈中和所有人分享他的生活。在采访中兴致一高,就会发出爽朗的大笑,并不时地拿出手机向人讲解他的画稿和作品。
“我喜欢葛姆雷对于大自然和人性之间转换的气质,也喜欢他的雕塑带给人的冷静,让我们能冷静地思考本身的问题。”提起喜欢的艺术家,闫磊立即切换了状态。
《梵高先生》 56x36x76cm 2015年
小学三年级就开始画国画的闫磊,当时也是县城的小名人:除了全省的、全国的,他甚至还获得过美国的奖。闫磊高中报考了中师:“我那时候文化课成绩不是很好,因为中师有个美术班,将来高考也轻松,出来也可以分配当老师。但当时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考大学。”当年,闫磊在七千人里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河北师范大学雕塑系。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就像自幼学国画的闫磊,到了大学误打误撞报了雕塑系一样。闫磊的那些雕塑如其人,即使伤感,也交织着希望的力量。
《不同的世界No.1》 95x160cm 2016年
《钢琴曲66#》 96x180cm 2015年
另一位绘画艺术家杜沛骏的个展题为“木-马”。对杜沛骏来讲,他喜欢把许多自然之物放在一个人为的环境中去呈现。他画它们之间相互遮挡、排列的关系,包括它们及其影子、镜像的关系,空间因为它们的加入而被挤压分割,而随着空间的形变,时间也随之流动起来。
在展前一段时间,杜沛骏每天九点多就到工作室,比平时早了一个小时,主要忙于此次个展中部分展览作品最后的收尾和运画工作。杜沛骏并不是一个高产的青年艺术家,基本上保持着和每月一张画的创作速度。此次展览是他继2014年在格蕊莉画廊“导梦”双人展之后的首次重要展览。
《托体同山No.16 》 D.50cm 2015年
《祥瑞之外No.11》 150x220cm 2016年
《幸福树》 56x50x78cm 2016年
《乌托邦No.3》 90x130cm 2015年
《乌托邦No.2》 130x90cm 2015年
《混沄之往 No.2016.6》 150x110cm 2016年
《我愿陪你度过这寒冬》 30x27x69cm 2015年
《舞台》 35x52x123cm 2015年
《阳光灿烂的日子》 45x30x70cm 2016年
《混沄之往 No.30》 D.150cm 2015年
《混沄之往 No.26》 D.150cm 2015年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张桂森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