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研究称秦始皇陵青铜水禽工艺源于两河文明

2015-08-26 15:20

  经过5年多的工艺对比研究,陕西考古工作者近日发现,秦始皇陵K0007陪葬坑出土的40多件珍贵青铜水禽,其制作工艺来源于遥远的伊拉克一带的两河流域文明。

  通过对这批水禽的研究和修复,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些在我国少见、而在地中海区域被广泛使用的青铜器分铸工艺、芯撑设置工艺和铜片镶嵌补缀工艺和底部方孔等工艺,尤其是铜片镶嵌补缀工艺(青铜水禽表面工艺缺陷或铸造缺陷,都是用铜板镶嵌法进行补缀的),而这种工艺非常罕见,仅在秦陵出土的铜车马上发现过,在中国先秦青铜器上很少见,但在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的埃及、希腊和罗马等地中海地区的青铜雕像上广泛存在。

  据介绍,这些工艺特征,无论从陶范制造还是失蜡铸造的过程来看都应属于失蜡铸造的工艺特征。由此认为青铜水禽是失蜡制作而成的。这是先秦时期失蜡铸造青铜这种工艺存在的一个证据。

  通过对青铜器成分进行分析,这批青铜水禽主要由铜和锡构成,其中锡的比例在10%左右,这与地中海地区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大型青铜雕像的成分如出一辙,而与我国青铜器一般采用铜、锡和铅合金铸造的方法完全不同。专家们据此推测,秦陵青铜水禽制作工艺深受地中海地区工艺的影响。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保修复室副主任邵安定说,令人疑惑的是,通过研究青铜水禽的矿料来源,它又与秦人早期、西周末期到春秋时期使用的铜矿是相同或者相近的铜矿,这表明这个水禽应该是我们本地由秦人制作的,而不是西方的舶来品。

  据介绍,最早的青铜雕塑5000多年前出现在伊拉克两河流域的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主要以小型雕像为主,后来这种工艺影响到古埃及,再由古埃及传播到古希腊,进而影响到波斯。由于缺少相应的考古发现,至于这种工艺以何种方式在先秦时传入中国,至今仍是一个谜团,但可以肯定的是,秦始皇陵陪葬坑的青铜水禽制作工艺,最早源于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两河文明。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