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记得三十几年前朋友聚会。朋友妻是成都某小学的语文教师,谈话内容最多的就是班里孩子的趣事。
那个时代,老师出的作文题不外就是“最难忘的一件事”之类。其中一个孩子的作文是这样的:“百米赛开始,加油,加油!加一两化猪油;加一瓶酱油;加一盒鞋油;加一瓢清油;加一滴芝麻油;加一桶汽油……”自然,这孩子的作文不及格。
还有一个孩子的作文是这样的:“青羊宫灯会真热闹,哭的哭来笑的笑;哭的是掉了帽儿和钱包,笑的是糖油果子三大炮……”自然,这孩子的作文也不及格。
大家愉快地哈哈大笑。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这些作文段子,说明孩子的智慧表达是成功的,因为“趣味第一”。
想起五十多年前,刚刚推广“汉语拼音”。我们的语文老师为了让大家熟悉“声母”“韵母”,教大家念了一首儿歌:“买菜呀买菜。什么菜?韭菜。韭菜老。买辣椒?辣椒辣。买黄瓜?黄瓜不够吃。买点西红柿?西红柿好做汤,做菜也很香。弟弟妹妹快来尝,盘儿碗儿都吃光。”现在想来,这位语文老师教我们的儿歌,和前面孩子的作文本质上也差不多,趣味第一,所以我至今记得。可惜语文老师姓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
说起儿歌,几代人都熟悉的“两只老虎,两只老虎,真奇怪……”有意义吗?“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有意义吗?“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打烧酒……”有意义吗?但都是我们这几代人童年快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因为“趣味第一”。
几十年来,我们总是习惯用意识形态的“意义”去判断是非。试想,生活没有了“趣味”,这样的生活还有意义吗?
生活中,很多事由于有了“趣味”,我们才能记住,记住了才能得到快乐,快乐才是生命健康的源泉,健康才是人类个体最重大的意义。
万事万物,如果我们把“趣味”放在第一位,生活一定美好得多;艺术创作,如果把“趣味”放在第一位,作品一定更感人更有生命力。
“趣味第一”,这就是我一贯的艺术主张。
2012年6月
作者:何昌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