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著名学者刘再复说过一句话:“在智慧、信仰、爱这三项人间精神高塔中,爱是最重要的。”崔志安以他生命秉性的智慧和刻苦勤奋全部投注在对艺术的信仰、在对绘画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倾注了一生的爱,这样的画家和他的画,自然是引人注目。
他的作品设色浓郁如琼浆,如烈酒,如绸缎,如锦绣,崔志安大多数画面喜欢用单纯、直白的色彩语汇,善于以三四种色彩语言交流。如马鸿增先生所言“大美包含着宇宙观,人生观的深层内涵,遗憾的是这种大美的精神在中国传统绘画里面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在改革开发以来的一部分山水画和花鸟画里面,出现了不少对大美的艺术追求,崔志安先生就是当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体现在一是境界大,二是章法奇,三是语汇丰。
以红、灰、白的色彩极力渲染色彩语言的《玫瑰田园》,树干有无数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玫瑰是爱情的代名词,家园是人生的归宿,表达了一个人人向往的爱情与婚姻美满成一统的佳构,眼睛,如果,每个人都以爱的眼睛看望对方,守护对方,哪块土地,哪个家庭不是盛开芬芳玫瑰的家园呢?
以绿与黑对话之震撼的《绿水青山墨天仙》;
以绿、灰、白、三色素力鼎气势的《荷塘七贤》;
以阳刚大气的《滴水七贤》,有竹林七贤之儒雅,也有大江东去的当代文人的志向抱负;
从《月下无声》、《盛妆》、《红双喜》的一组画,可以看出崔志安绘画大美之中的境界、章法、语汇之非同他人;
《月下无声》,用色彩在讲故事,恋爱中的少女,粉脸含羞,低头不敢张望对面的人,画家的潜意识是深厚的传统的文化铺垫,而红与黑的色彩对比与融合,俨然是两个人的身影,又是一个人的魂灵,有一种心心相映的蝉联;
《盛妆》如刚迈出轿门身着盛装的华丽新娘,那红头巾垂下的粉色流苏,表达了新娘等待新郎揭开头巾的心情流动,头巾未揭开,新娘的风韵已不是头巾和服饰所遮掩得住的了
《欢天喜地》与《红双喜》异曲同工,那夸张、膨胀了的树叶,那重重的红浸润了画家内心涌动的血液已是非色彩所能表现的色彩,画面扑面而来的是中国传统民俗的泱泱喜庆,遮不住的唢呐声声,穿透四野,穿透人的心窗;这样的喜事,在古时候,只有在洞房花烛与金榜题名时的心潮喧哗,而现代人,还能够如此肆意奢侈的笑脸和自心灵抵达现实的一路欢喜,是稀为贵了。
对他的绘画,名家众说纷纭。王镛先生说“他的花鸟画设色非常大胆,经常使用鲜艳的原色,强调红与黑、绿与黑、黄与黑的大面积对比,在平涂的色彩中略加笔墨皲染,显示出一定的层次变化。”而邵大箴先生则“看崔志安的画,首先能感受到画家生命旺盛的气息,他的画启示夺人,境界宏大,重视从写生中积累素材,在形象、结构、动势、笔法等方面讲究形式美及其规律性的运用,既注重各种花卉、草虫形态特征的写真,有认真传情达意。”
夏初,笔者在中国美术馆与崔志安先生的花鸟画展览相遇。那一幅幅情感丰富、并寓有故事情节的画面,那一幅幅或华丽或清雅有着鲜明个性色彩的画面,那一幅幅融合中国古典诗词、以自叙的方式诗意表达的丰富画面,冲击着视觉与心灵,我只能从一位业余文学读者的眼光来品读他思想背景下的文化诉求。
他的作品大都有语录式的、自画像式的、中国古典文化意境的名或题跋,擅长以物言志,寓情于景,寓人于物,并借中国古人贤达的意兴来倾诉自己的心声。
他的花鸟画,虽然没有人迹身影,但却是人间烟火缭绕,有笑声喧哗,有含情呢喃,甚至有对话的幽默与故事情节的起伏。
有大生机勃勃、自然万千气象与有男欢女爱、人间烟火交织而成的诗话般的画《竹影雀情》。“千杆竹影,万株浮盛。薄雾风清,厚土春醒。气节高远,虚谷空灵。潇潇独润,洒洒凌云。芳草落府,青路逢君。今得幽境,妩媚难封。婷婷玉立,丰羽展情。天雀合一,地生雅琼。”
以景抒怀、不甘平庸、逐步向心灵深处挺进、向理想山峰攀登的《平野薄雾远》,“平野薄雾远,高处一佳闲”,是他信仰的眼光高处,又是他淡泊名利的人生写照。
象征不附庸风雅、追求艺术大美境界的个人情致的《一雁落岸堤》画笔舒展而来的视野是,“薄雾初开醒,镜湖见白烟。清风摇芦叶,恰似管弦声。幽深仙境处,一雁落岸堤。天生浮盛水,不扰地凡尘。”
表达夫妻恩爱、心灵默契的《双叶归》,“一夜秋风双叶归,曾经秋梦互为随。阳光夏清香溢满,飞雪冬藏和枕吹。难得无欲任飘去,轻松挽落静花泥。”画面的语言是《诗经》中“在水一方”的真情相望与相守,也是当代人望尘莫及的精神奢侈。
如个人简介、道白式的《阳春百雪》,画面有古琴松风的乐音在高山流水之间环流。“老天偏爱,缔造神奇,南郁葱葱,北国玉肌,若之浩瀚,无尘少迹,广宇生灵,唯鹤出羽。阳春白雪,无与伦比,得天独厚,大展才气,竞相搏发,华章如意。”
而《依山傍水润无眠》、《欲改秋风》、《芳草心声》、《月下无声》、《居高共依万重山》、《天香心怡》、《幽谷沁溪魂》等寓意哲思、道德、伦理等画名,似乎他与人、他与自然檫肩而过的含笑短语。
总之,崔志安先生的作品,是需要静下心来,在一杯清茶的回味之中,慢慢品读的。
陈建明《艺术》杂志副总编13911406142
崔老师您好!
欣赏您的绘画之随感,但愿没有曲解您得的创作思想。
艺术杂志第八期是我做责编的,拟将此文配您的作品在本刊刊登,大约五六页吧,本刊需要买(最少是100本,3500元)些杂志的。如果,您不愿意买杂志的话,这篇文章我就发在别的报纸上了。
请理解。
感谢您的艺术带给世界美!!
作者:陈建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