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他是被评论界认定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绘画先行者;他是“六胖子袖画技注”的理论提出者;他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美术家协会成立125年来第一位获全票加入的画家;他是被北美艺术电视频道Bravo誉为“加拿大芝术家十杰”并予以报道的华人艺术家;他是引发热议的袖画作品《搓麻将的女人》的作者……他,就是刘溢。
也许大众对刘溢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如果提到他的作品《搓麻将的女人》,恐怕很多人都不会陌生。据称,这幅油画是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星空》之后,网络转载和点击率排名第三的作品。这样看来,刘溢可谓是“画比人红”了。曾有一名外国记者问刘溢是否因为想出名才创作了这幅作品,曾有一名外国记者问刘溢是否因为想出名才创作了这幅作品,艺术家给出的答案机智幽默:“我画每张画都想出名。”正如刘溢所言,“这张画的确很出名,但不是想出名就能出名的,太急功近利,这样是最不可能出名的,你必须要沉下去,找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式。”
用现代解释古典
1978年考人中央美术学院的刘溢接受的是典型的苏派美术教育,但在他细腻的画风中却几乎丝毫不见苏派的影子。“上央美的时候,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学校图书馆进了很多画册,以前的画册大部分都是苏联的,看到了比较经典的欧洲油画,就对这个感兴趣了,发现和苏派完全是两回事。”刘溢回忆道那个时候,我甚至开始用宣纸、炭条画石膏像。欧洲的方式是用几个线条把位置定准了,其它位置就可画可不画了。这种固法不一定要求特别准,但是很人性。“尽管刘溢的做法招致了老师的反对,但他还是坚持自己认定的方式。创作于那时的炭笔素描大卫像被广泛出版,成为了美术教学的经典参考。刘溢此举也带动了一批人开始按照这样有别于苏派的方式进行创作。”不是说苏联画法不好,只是说它仅仅是一种画法。欧洲画法不会打乱艺术家的思路,它有一种气势在里面,这是关键。“
上世纪90年代初,刘溢移居加拿大,他经常在国内油画论坛上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油画耍一遍完成,要‘肥压瘦’。我用淡淡的丙烯打一遍稿子,接着在这上面画最后-遍。“于是,在与大家的探讨中,刘溢与众不同的技法观念被整合起来,成为了最初网络版的”六胖子油画技法“后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据此编辑出版
的《六胖子古典油画的现代技法》成为广受欢迎的油画创作技法书。”‘六胖子技法’是历史的必然,虽然我第一个把它说出来了,而且把它完整地做到一定程度。不可能有比它更好的方法了,除非有更好的材料。“在刘溢看来,”油画面的是灰调。“在色彩处理方面,他将”冥灰色“应用于创作之中。”比如画一个人物,就用三个颜色。固亮面的时候一个颜色,就是光源色。面暗面一个颜色,就是把皮肤色再调黑一点。然后,中间在加上一个环境色。如果把光掘色和深的皮肤色调在一起的话,就是一个没有灰色的实实在在的人肉的颜色,但是加上‘冥灰色’一一实际上就是环境色,这个人物就很完美了。“当然,在创作中,刘溢不会照本宣科,而是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冥灰’在许许多多古代大师的描绘里面在油画专家所著的书籍里面,都在探求这个东西,但是没有人把它格式化,格式化不一定是好事,但可以很快上路。“事实上,无论是”六胖子技法“,还是”冥灰色“的应用,在刘溢看来,这些都是”用现代的材料去解释古典的经验“;是”将现代人的思维观念与代的东西综合“的结果。
“幽默”与“梦”
是现实的,我从来都建议大家画现实。实际上,在我的画里从来不表现个人,我画的是中国社会。”尽管如此,刘溢对现实的表现却是通过一种极具想象力的手法完成的。看似无关的事物被艺术家并置于画面之中,从而使观者产生一种如梦似幻的感受。正如陈丹青所言,在刘溢的作品中有一种“戏剧性的表情,以及难以解读的情境”。故而,评论家将刘溢的艺在风格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而刘溢对自己作品中所谓“魔幻现实主义”的解读则是关乎“幽默”与“梦”。
“我相信幽默是人在社会中最简单、最微小的艺术表现形式。”刘溢分析道,“大家在笑的时候,幽默才被认定。大家都不笑,则幽默不存在。我们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幽默,但是很奇怪,没有一个人能够给幽默下定义。如果说幽默是‘引人发笑的那究竟什么才能引人发笑?”为了解释幽默刘溢讲了一个笑话,并以此为例,阐明了自己对幽默的定义。“大夫对酒鬼说,冷酒伤肝、热酒伤肺,你就别喝酒了。那个酒鬼说,我不喝伤心。大夫有大夫的道理,酒鬼有酒鬼的意愿。‘伤’字可以指物理性的伤,也可以指心里上的伤。酒鬼将大夫的‘伤’字转换了。大夫的是一理,酒鬼的是二理,幽默是三理。这个三理一定是串在一理和二理中的。正是这个’三理‘的借用和串通,使得大夫和酒鬼的道理得以淌解。如果大夫和酒鬼各自坚持自己的道理,那就是悲剧的原因。喜剧比悲剧多了一个’三理这就是幽默。”在刘溢看来,包括了所有艺术表现方式的幽默虽小,却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幽默永远不是眼你讲科学定律,但是幽默永远昂扬你的斗志、昂扬人本,这就是艺术。”
从表面上看,刘溢将不同的现实因素巧妙地结含在一起,从而使画面产生一种全新而奇特的语境。如果从更深层次去分析,刘溢的创作与“梦”又有着紧密的关系。“我特别反感文学批评上的一个说法:艺术家是画梦的。”在有关梦的学说中,刘滥十分认同荣格的观点。”人的梦大部分都是集体意识,每一个人在梦里都是被导演的。你不是在画梦,如果大家都画梦,画出来都是-样的。也就是说,梦是你的市场,而不是你的源泉。“艺术家进一步分析道:“在梦里体现的集体意识必定是图像的,这对艺术家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人们在看画的时候进入到自己的梦里面了,这时候你画的才是好画。画家是用‘白日梦’的方式在实现创作。”总而言之,刘溢的“魔幻现实主义”中有“幽默”的成分,在创作中,他将“梦”当做市成分,在创作中,他将“梦”当做市场,并以“白日梦”的方式将其执行出来。这一切所构建出的情境在观者看来充满了隐喻,令人难以抑制地想要去解读。刘溢坦言,有时候观众充满想象力的解读甚至让地感到“手脚冰凉”。但他更加强调的是,“我不介意别人怎么解读,关键是愿意去解读。”不难发现,在刘溢的不少作品中明显体现出了中国民间文化的元素。放眼望去,在他工作室的书架上满是有关民间文化的书籍。谈起与之相关的话题,艺术家更是滔滔不绝。兴之所至,刘溢干脆哼唱起了几段民间小调。在刘溢看来,“接地气儿”的民间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精粹所在。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正如他的作品,在鲜活、生动中洋溢着一股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秋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