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观点】王晓琳: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有利?

2015-03-09 17:51

追求卓越:来自学院的艺术家——首届油画邀请展开幕式

追求卓越:来自学院的艺术家——首届油画邀请展开幕式

  在“追求卓越——来自学院的艺术家”全国巡展的第三站杭州,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务长王晓琳老师谈到,“在学校的教育当中,我们哪些基础课对学生的发展有利的?是我们守着原来的传统的基础,还是说面向现在不断发展的多元文化和当代艺术的冲击? 所以这些年,中央美院用了三四年在对工作室的教学进行梳理,同时也在做研究生和导师培养方向的梳理。我们也在总结,大基础要给学生什么,专业基础要给学生什么,到工作室教学对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这都是问题。而且更重要的一条,目前我们的基础教学是不是满足所有的工作室教学的需要,就是学生未来的发展,专业基础是不是还需要?其实这个也是我们校内自己在讨论,在争论的。”

  我更觉得作为一个大学,我们跟学生就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基础阶段,我觉得要提供一个以学生学习为主的,一定要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是从现在特别是在艺术教育和其它的学科不同的,更多的是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因为我们的艺术教育更多的是要动手,要实践,同时还有一些艺术的素养,文化的素养。所以在大基础阶段,更多作为学校就是给学生提供可能性。要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材料,对他未来的创作和发展启发和创造的材料,这个大概是基础部分要做的。

  到了工作室那边,导师的作用,现在导师的作用和过去那样的导师大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是说你导师说一学生就是一,我们从这三站的展览当中,其实作为导师带着学生一块来展览,实际上自己心里也会有点忐忑,我觉得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挑战。同样都作为艺术家来参展的时候,老师呈现出来是什么,学生呈现出来是什么,这个当中有老师的教学,同时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的创作,老师在这个当中的作用,不是仅仅的教你技法,更多的是真的是导师的“导”字。就是你在这个当中可能是对他的一些思想启发,对他一些想法的促进,能够帮助他去发现问题,能够帮助去解决,或者解决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出路,导师不能替学生解决,只是作为一个辅助。所以未来的学习方式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尝试各种不可预知的一种探索,学校就是提供这样的土壤,提供这样的可能。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