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惠特尼博物馆新馆将开放 开馆大展艺术家另类解析

2015-04-16 09:56

  惠特尼博物馆新馆将于5月1日向公众开放,它的开馆展“雾里看花的美国”承诺将会“带来惠特尼博物馆藏品一次新的视角和反映出美国艺术的展览”,此次展览将展出406位艺术家创作的600多幅作品。我们将分析参展艺术家的文化背景和性别来看看这次惠特尼博物馆将带来多么新颖的视角。

  不出所料,这次参展的艺术家大多是白人和男性艺术家,这两类人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全国水平。至于种族特性,如人种和其他分类是比较不易评估的,我们已尽最大的努力将参展艺术家的分类合理化。有些艺术家给我们出了难题,如马克·迪·苏维罗(Mark di Suvero ),他出生于中国上海,但是我们将他归类到“白人/欧洲人”。这些艺术家中没有单单是美国本土人或者美国印第安人。南茜·伊丽莎白·普洛夫特(Nancy Elizabeth Prophet)符合许多分类,她即是黑人也是美国人——我们把她归为前一类。只有一位变性艺术家吴曾(Wu Tsang),他只占参展艺术家的0.5%(可能与变性人在人群中的比例接近),但我们并没有将他加到饼状图中,因为几乎看不出。

  这次比上一次展览有进步吗?也许可以这样认为,特别与现代艺术博物馆2004年新开馆展相比,那次盛大的展览女性作品少于20幅(共415幅参展作品),仅占总数的不到5%。但是“雾里看花的美国”展览中女性作品比2014年惠特尼双年展少,后者展品女性艺术家占32%。展览中非裔美国艺术家占比接近真实的美国非裔人群的比例(艺术展占10%,全国人口占13%),而比2014年惠特尼双年展的7.3%有进步。

  除了严重缺乏为美国艺术奉献的美国本土艺术家,另一个让人震惊的地方就是展览中拉丁美洲艺术家的作品比例也极其低(艺术展占4%,全国人口占18%)。这些数据显示出惠特尼博物馆自身及其员工构成缺乏多样性。其管理部门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没有其所服务的人群有多样性。(我们假设惠特尼博物馆是服务于公众而不是其股东)。惠特尼博物馆必须再接再厉。

  (尚智编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eyj@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来源:凤凰ART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