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5-01-22 20:58
姬 梦 遥:《梦境折叠》
——JI MENG YAO 个人作品展关于透明性、情感与身份的视觉独白
学术主持:郭志刚教授
策展人:路晓蓉 黄敏光
协办单位:陆 · 艺术空间
学术支持: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
展览时间:2025年1月15日-2025年2月10日展览地址:西安市灞桥区浐灞金融城D座1220
《梦境折叠》——梦的意象交织
2025年1月15日,《梦境折叠》玲珑系列-姬梦遥个展在陆艺术空间开幕。此次展览展出的是00后艺术家姬梦遥2024年创作的系列作品。
“玲珑系列”是她近年来创作的重要项目,旨在通过透明材质、多层次的空间布局与光影互动,探索现代艺术中的透明性表现。每一层透明材料不仅仅是为了视觉的通透性,它们分别承载了不同的符号、图像与意象,观众通过不同的视角与光线条件,能够看到隐藏在不同层次之间的细节。透明性不仅是一种视觉效果,更是一种空间思维的表达,它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多样性和互动性。尤其在后现代语境下,透明性通过层叠、交错等表现方式,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路径,打破了过去对“真实”与“虚构”的严格界定。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2月10日结束,欢迎您前来观看。
展览寄语
梦境是艺术家在想象的路上游荡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些作品,迫使我们思考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联系。姬梦遥擅长运用强烈、浓厚的色彩,通过丰富的笔触、线条以及形状,精心刻画出神秘而梦幻般的画面。这些作品色彩鲜明,展现出一个真正表现主义者的特质。
他的创作超越了单纯的表现,深刻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空灵的幽深感,犹如在梦中,让人有着不受控的自由性,这种无需考虑后果的自由性给予了梦遥灵感,通过梦来表达隐秘的可能,也极大的拓展了她艺术的主题 -《梦境折叠》。——LU LAND OF ART
姬梦遥
艺术家简介:
姬梦遥,2000年出生于陕西西安,现为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硕士研究生,综合材料绘画方向。她从传统水墨起步,从透明性的理论研究出发,表达在现代创作中是一种瞬间、虚幻、倾泻情绪的现代性视觉思维的再现,她的作品以石英砂、肌理凝胶、丙烯颜料等材料,探索基于透明性特征的综合材料绘画实践以及情感层面的综合性。营造出一种介于虚实之间的独特空间感。每一层透明材料不仅仅是为了视觉的通透性,它们分别承载了不同的符号、图像与意象,观众通过不同的视角与光线条件,能够看到隐藏在不同层次之间的细节。
艺术经历
2021年 参与西安美术学院“忙罢艺术节”项目
2022年 参与“唯逐梦”公益项目艺术宣传策划
作品亮点
透明梦境的层叠交响
构图与空间的布局:画面采用不对称的开放式构图,分为多个层次叠加与交错。多层次的透叠构造使观者仿佛窥见了画面背后的另一层世界,层层递进,形成了一种空间迷宫的视觉体验。
•背景——由深邃的蓝色构成,营造出广阔的空间感,赋予观众沉浸式体验。蓝色象征着冷静、思考或梦境,增强了作品的神秘与遥远感。
•中层——橙色和粉色的不规则形态漂浮在画面中央,形成一种不稳定但极具生命力的视觉焦点。这些形态可能暗示梦境或心理片段的碎片化状态。
•前景——以透明人物的形式隐现于画面右下方,通过丙烯与肌理凝胶的结合,使人物与背景交融,仿佛在现实与幻象之间不断游移。
色彩与光影:色彩在作品中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与情感指向。
蓝色背景:静谧、深邃,象征梦境与潜意识世界。
粉色与橙色交融:表现情绪的流动,可能暗示激情、温暖或心理冲突,具有生命力与能量。
黑色元素:出现在画面左中部及背景深处,与明亮色彩形成对比,代表现实中的障碍、未知或隐匿的潜意识角落。
•肌理凝胶与石英砂——共同构成了作品的立体感与触感层次,使画面充满雕塑般的质感。透明层次的叠加使画面在不同光线下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提升了作品的动态性。
•丙烯颜料——强调了色彩的流动性与厚重感,在透明与不透明的对比中营造出虚实交错的张力。
作品解读
透明梦境的层叠交响
姬梦遥的“玲珑系列”创作以“透明性”为核心探讨方向,将综合材料绘画作为主要媒介,关注空间与情感的交错表达。艺术家将透明材质与多层次绘画相结合,通过光影的互动及色彩叠加,表达虚幻、瞬间和情感的倾泻。作品不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一场梦境般的体验,将现实与潜意识交错在画布之上。
《梦境折叠》布面综合材料 180cmx150cm 2024.8
《梦境折叠》是玲珑系列的开篇之作,通过蓝色为基调的深邃背景,将梦境与潜意识交织于画布之上。作品以橙色与粉色的漂浮形态为视觉焦点,这些不规则的形态象征着梦境碎片化的状态,仿佛记录着人们在心理深处游离的情感。透明人物隐现于画面中,与背景融为一体,石英砂与肌理凝胶的运用使画面具有雕塑般的质感,层层叠加的透明结构带来动态的观看体验。《梦境折叠》不仅表达了人们在潜意识中对自我和外界关系的思考,更通过材料语言营造了一场迷宫般的视觉旅程。
《迷途的微光》 布面综合材料 180cmx150cm 2024.10
《迷途的微光》延续了透明性与多层次空间的主题,以深蓝色背景为基础,呈现出情感与希望的辩证关系。画面中央的橙色与粉色光影成为象征希望的视觉焦点,如同黑暗中的微光指引着迷途者。漂浮的透明人物呈现游离状态,似乎在寻找方向,反映了个体在现实与心理中的徘徊与挣扎。抽象线条与几何形态贯穿画面,打破了二维平面的局限,创造出虚实交错的艺术体验。这件作品通过材质的叠加与光影的互动,表达了人们在复杂环境中对希望与归属的追寻。
《滴落的梦境》 布面综合材料 30cmx30cm 2024.10
《滴落的梦境》以柔和的粉色调为主基调,画面中滴落的形态仿佛情感从内心溢出并逐渐沉淀。透明几何形态漂浮于背景之上,仿佛承载着片段化的记忆与情绪。画面中的每一滴水滴象征着情感的流动与释放,与粉色背景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治愈的氛围。橙色与黄色的元素为画面增添了活力,象征着希望与愉悦的情绪。《滴落的梦境》通过透明材质与肌理凝胶的运用,将观者带入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情感空间,探讨了个体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夜航心语》 布面综合材料 30cmx30cm 2024.9
《夜航心语》将宇宙与个体情感融合在一起,深蓝色的背景象征着无尽的夜空,漂浮的金黄色星云成为视觉核心,如同指引夜航者前行的光芒。流动的白色轨迹贯穿画面,模拟了星光划过夜空的视觉效果,带来时间与空间的动态感。人物形象隐约浮现于蓝色与金色交织的背景之中,象征着个体在孤独与希望中前行的状态。这件作品通过透明材质与抽象符号的结合,不仅表达了生命旅程中的未知与孤独,也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指引与希望。
《透明轨迹》 布面综合材料 120cmx100cm 2023.10
《透明轨迹》以纵横交错的几何图案与透明人物形态,构建了一个关于个体与环境关系的复杂视觉叙事。蓝绿色背景象征着自然与内心的静谧,而黄色与红色的点状符号则象征着生命轨迹中的转折点与闪光。画面中螺旋与线条的组合如同宇宙的脉络,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与律动。透明人物在背景中若隐若现,模糊了自我与外界的边界,暗示着身份在不断流动与重构。《透明轨迹》通过透明性与动态视觉的结合,展现了艺术家对个人成长与生命循环的深刻思考。
《重叠的面孔》 布面综合材料 150cmx120cm 2023
《重叠的面孔》以深红与紫色为主色调,通过透明人物与重叠五官的视觉叙事,探讨了自我认知的复杂性与矛盾性。透明人物的轮廓与背景交融,象征理性与情感的对立统一。画面中五官的交叠与错位不仅表现了心理层面的情绪波动,也隐喻个体在社会多重角色中的挣扎与游移。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与画面的多层次叠加,自我对话将观者引入了一场关于身份认知与内心对话的沉思。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