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二00八年十月/刘爽 整理
2007年1 2月,刘绍荟应邀参加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题名为“花甲•花季”的六人邀请展。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翟墨先生也莅临开幕式和学术研讨会。其间,有一次刘绍荟与翟墨先生的近距离对话,现录于下。翟墨先生简称翟,刘绍荟简称刘,话题是从专为这个展览所印的画册开始的。
刘:我这本画册插了些老照片,每张老照片都有一段话,实际上就是一个提纲。因为我这一生,1965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然后到云南,在那待了20年,然后又到桂林待了20年。在云南主要题材是热带雨林,在桂林主要是石头。然后又去了几次欧洲,又画了点欧洲的东西,大概就是这么个结构,穿插了几幅照片主要是我对前辈、导师的怀念,像庞薰琹老师、吴冠中先生。上次我去拜访吴冠中先生,他看了我的画给了我一些评价,鼓励挺大的,他还亲自给我题词。
翟:这都是用油彩画的吗?
刘:这个不是油彩,是丙烯、高丽纸,先用水墨画一遍,然后再在上面用丙烯颜料画。
翟:还挺有厚重感的。
刘:是一种厚涂法。高丽纸可以薄涂,也可以厚涂。这次我是尝试着借用一些油画的表现手法。
翟:你也有用线的,云南画派的。
刘:原来我以线为骨架结构,然后用中国传统的勾填方式,中国工笔重彩不就是勾填勾勒嘛,我先勾线,后填彩,把线压成一种金石味道的、隐藏在里面的线。这样的手法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批画是去年画的,有些改变,就没有先用线勾勒了,先是很写意地用色彩,然后再加线,线画得比较随意。
翟:看你的风格还是比较多样的,不是一个风格,有勾线的,有块面的,有装饰性强的,有抽象性强的。
刘:前面有几张代表我早期的风格,像这张《我的西双版纳》是我早年参加“十人画展”的一幅画,当时只有一米乘一米,这次我把它放大了四倍,画法也有所改变,原来用的是典型的勾填办法。这幅也是我早期的80年代初“云南十人画展”的代表作《召树屯》,这个就是很明显的先勾线,后填色,但基本上是用金和银两个颜色组合起来。像这幅在构思上就比较抽象化一点,而且带点对人生的思考, 《我是什么?!》,这是我的自画像,我可以什么都不是,也可以什么都是。这个时期我有一组这样的画,从表现上是一样的,也是先勾线,然后填色。这幅画的是我们桂林的一个地方,叫乡巴岛,有一些很原生态的东西,然后一些现代艺术家又搞了些现代艺术。最原始和最现代混搭在一起,挺有意思,我就根据这个画了《乡吧岛之梦》。这个黑是在反面,反面上墨,正面勾细线,然后填色。从这幅《湿地》开始是我去年画的了,变化比较多一些。
翟:比较自由、大气。
刘:但也有老朋友说我不该这么变,还应该保持原来的风格。
翟:我挺喜欢你这种比较不一样的风格,属于抽象性的,比较放得开,画出热带雨林的茂密和那种生机盎然的勃勃生气。
刘:就是画一种我对热带雨林的感觉吧。袁运生说他最喜欢这一组热带雨林,因为带有一点水墨画的写意手法,表现性强。我去年又去了一趟西双版纳。80年代初我就扎到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里,用单线画了一大批白描,有了这个底子以后,我再画这些就比较胸有成竹了。这张照片是20年前我们“十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时候拍的,那时我才40岁。庞薰琹先生当时得病,都来看这个展览,这张照片是很珍贵的。从这幅起就是桂林了,就是以石头为主题了,溶洞啊,摩崖石刻啊,这幅比较抽象化一点,以石头作为一个基本元素。
这些是到欧洲待了几个月画的一批,我很喜欢席勒,我看了他的原作,多多少少也受他一点影响吧,他的房子画得非常好。
翟:现在你的风格大体上分两种,一种勾线的、装饰的,还有一种大块面的,比较自由的,画热带雨林的那种感觉。我觉得这两种风格你都可以保留,继续发展。
看了你的画,感到你的画黑色用得比较多,很沉着。我印象中的热带雨林,密密苍苍,也很黑,但更重要的是那种绿,一片绿颜色,能不能把亮部再提一提。我很喜欢这几幅。
刘:是不是感觉画面有点沉闷啊?
翟:可以画得再亮一些,乐观一些,给人一种青春感、生命力。黑的还是要的,该深的还是要深,但是黑的部分可以减少点,把绿的这种色彩层次再增加点,这样你的画就会感觉更亮堂。我的印象热带雨林除了高山密林,很深邃很神秘的那一面,还有另外一面就是生机勃勃。你现在将它厚重的一面表达出来了。这幅《我的西双版纳》是你的代表作,画得很自由,既有层次,又有力度,也很亮堂。就在这个基础上,把它的色彩感再强化一点,亮度再提一点,可能你的画会更受欢迎。你可以有一部分突出线条的表现力,有一部分你就不必管线条,这线条不用这么明显,稍微再虚一点。你的画的基调也可以多种多样,把每一幅画的基调弄准了之后,画和画之间拉开点距离。这是油画的处理方法,密密麻麻中还要有透气的部分,还是虚实关系。在这个基础上你再发展一下,在热带雨林的表现上你会走出独特的路子来。
刘:反正我是有这种热带雨林的情结。
翟:吴冠中画过一个油画的石榴,跟你这个感觉差不多。说来说去只有一点意见,希望你的画的光感再强一点,色感再强一点。
刘:其实我知道这是我的一个弱点,色彩总是偏沉,不那么透明。我原来是搞书籍装帧的,所以在画画的时候会把设计思维带进来。
翟:我觉得你的画慢慢地从云南画派里那种勾线的、装饰的表现手法中走出来,进入抽象的、用大笔抹出雨林的这条路。吴冠中的抽象就是秋天的爬墙虎,他就是早春和晚秋的,树叶落了之后露出树枝,把那种形式感给抽象出来,他还是以线为主。他躲开盛夏的那个季节。你的抽象不是像他那种线的抽象,你是块面的抽象、总体的抽象,所以你的画画出来感觉很大气,很厚重。你在夏天满眼碧绿的时候,也是最难下笔的时候下笔,这就是要在别人回避的地方显示你的才能,从无处下手的地方下手,从无处下笔的地方下笔,你不是以笔画去勾勒那些碧绿的植物,你是抓住植物的大结构、大部位,画得很有板块感、很有抽象性,但一眼就能看出是热带雨林的那种感觉。你找到了早春、晚秋和夏天之间的黄金比,找到了具象和抽象之间的黄金比。
刘:谢谢翟墨先生的鼓励,我还会继续努力的。
作者:刘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