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容迹(主题装置)

  在多年的建筑实践中,我发现建筑设计是一个牵扯多方的复杂且矛盾的过程。因为建筑包含着一种内在的多义性,所以导致了关于被拥有辩证性的理解所阐释的一系列问题。简单来说,建筑师与使用者的博弈交集,在精神层面是对于阐释的可能性的争夺,与被创造意义的署名权的争夺。

  在3画廊的“教堂”空间的强烈质感和结构逻辑,对于建筑师很容易读懂。于是我尝试着从空间中已有的大尺度的建筑构件开始,发展出预示空间延伸的“层”,以标定出空间的内在物理逻辑。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采用“层”的格栅和与其匹配的特殊灯光,使线性光影的相互叠加呈现出水墨的线条、层次、黑白、变幻的意象。这不但是我的水墨绘画语言形式的空间转化,同时也将空间中已存在的精神属性激活出来。我将这种精神意义重新混合并弥漫在空间中,最终表现在建筑室内每一个立面上。

  较之在电脑视图下全方位旋转模型的自由,并非是观众的视角。关系的复杂化,造成建筑师与观众理解的障碍,同时又赋予各自立场的意义。这种建筑师与观众之间的平衡催化了双方的民主关系,进一步赋予了彼此阐释的自由。阐释,其脱离于人与建筑的直接关系,其过程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意义适用性的探索。而观众的阐释由于其主体为观众,而非建筑的原有创造者,因此阐释的过程是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意义的消耗。

  为了充分表现建筑师与观众的关系,首先我选择一种可感知的能力——视觉。其次我选择了一种具象的障碍来讨论这种抽象的自由,在这种因素布陈较量后,黑暗成为了我的选择之一。从而,阐述的自由被充分的表达:灯光亮起时,观众视野清晰,因而被赋予了全能的空间感知能力;灯光熄灭时,视觉的障碍被塑造,观众则迷失其中。

  在光明与黑暗中,意义被建筑师与观众不断的翻译和转移着。于是灯光的阴阳变化,直接或间接的表现了一个空间中所含的建筑意义的度量轮回。在灯光亮起的瞬间,建筑师通过概念所创立的建筑意义被构架,使空间这一抽象概念中所持有的意义逐步上升,在光线圆满时到达顶峰。而在灯光的渐进增补的过程中,观众逐步开始消耗建筑师在建筑层面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并在属于他们的界面里定义全新的意义。这导致空间中包含的意义被观众的阐释所缓慢转移,并在光线圆满时迅速消耗。最终随着灯光的熄灭,空间中包含的意义消散达到低谷,继而完成一个变化的度量轮回。而这一过程又进一步引发了新一轮的未知探索:灯光亮起时所构架的意义是否被完全消费?未被完全消费的意义是否被叠加?不断盈余的意义是否导致的更丰富的阐释?对于这些超越我思考的问题,想通过这个装置进一步与观者讨论。

作者:朱小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