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钱国祥:古代都城制度对现代城市规划意义深远

2018-10-23 12:24

  曹魏创建的“建中立极”单一宫城形制,改变了中国古代都城的空间格局与面貌,是对古代都城五门三朝制度的沿承与发展,而曹魏太极殿的出现对古代都城的发展又有哪些影响?

enmT3WZKA6MGX5NMMvZqgTMAuqaKN4iZn5Li4yml.jpg

LwfDMXDuD5XxJp37eZyNOzg53XVhkhLAAz99NrEb.jpg

  钱国祥

  10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钱国祥做客成都博物馆带来公共考古讲座,他讲述了汉魏洛阳城与太极殿的考古发掘及研究,带领观众探索古代居中宫城制度之源。
  “我国古代都城制度和城市建设历史,是古人留传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其中的诸多历史教训和宝贵经验,对于现代化城市规划与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钱国祥娓娓道来。
  历史悠久的洛阳故城
  古人自称“中土”“中国”,这一观念与洛阳有关。洛阳地处中国的中心区域,出于北半球的中线。诸如洛阳、西安、开封之类的中国古都都在北纬34度线,这可不是巧合。古人没有空调创造冬暖夏凉的环境,要想一年四季都生活舒适,只有选择在这个区位优势明显的中线上建都。
  位于河南洛阳市区东部15公里的汉魏洛阳故城,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都城遗址之一,它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等朝代的国都,作为都城将近600年。这个城址的历史更为悠久,自西周始建,直至唐初,沿用历史长达1600年。
  这个城址是中古时期具有巨大影响力和重要示范作用的核心都邑。尤其以曹魏和北魏王朝为主导文化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东西文化交流和多民族融合,创造了许多新的制度和文化面貌,不仅为隋唐大一统王朝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其文化面貌影响到整个东亚地区。
  曹魏有洛阳单一宫城
  我国古代都城的形制变化是个继承传统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秦汉时期的多宫形制如何发展到隋唐宋元明清的单一宫城居北居中形制,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1960年代初,在汉魏洛阳故城考古中发现了一座居北居中的单一宫城,考古学者据此基本认定是北魏新修的单一宫城——洛阳宫。但由于文献记载混乱,学者们对于单一宫城最早出现的时间也有争论,如著名学者陈寅恪、宿白、王仲殊等先生都曾认为是出现在北魏洛阳城,但也有学者指出北魏洛都是受北魏平城或东晋南朝建康城的影响,更有甚者提出曹魏洛阳城已经是单一宫城形制。总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汉魏洛阳故城。
  自1999年始,相关部门对北魏洛阳宫城遗址进行了系列考古勘察,其中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北魏宫城南墙的正门——阊阖门遗址的发掘,标志着单一宫城研究的大门被打开。曹魏新建的宫城洛阳宫已经与东汉南北宫分立的格局完全不同,而是在洛阳城北中部重建的一座单一宫城。北魏重建的洛阳宫,明显延续了曹魏创建的单一宫城形制和名称。由此,基本确定了单一宫城在洛阳城出现的时间是在曹魏时期。
  社会进步的建中立极
  此后考古人发现,单一宫城位于都城北部中间,以居中的正殿太极殿为核心,正殿前方设置三道宫门,而宫门前方南北轴线铜驼大街又直对大城正门宣阳门,显示了我国古代都城真正具有了中轴线的规划思想,是一种崭新的“建中立极”都城形制,彰显了统治者皇权居中的治国思想。
  这种都城形制创建于曹魏,显然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军事态势有关,体现了当时社会的节俭风气和制度变革,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曹魏始创的“建中立极”单一宫城形制,改变了以往旧都的弊端和侈靡不合理因素,如精简宫室建筑、单一宫城居中、官署集中设置、路网纵横畅通,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潮流的新变化。但新制中仍然保留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如都城十二门、街开三道,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凝聚与提升。正是诸多先进性的特征,充分体现了历代王朝对“中”的崇尚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不断融合的重要文化源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