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自我的颠覆——贾海泉的水墨艺术

  近期阅读贾海泉的水墨新作,一种少有的激情与想象撩拨着你的心扉,画里画外透漏着一种不安定的情绪。你在为贾海泉的视觉图像世界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惊叹的同时,更加为他的这种自我的超越与颠覆感动,他超越的是以往知识结构对自己的羁绊,他颠覆的又是自我那种久已习惯的对艺术的认知,正是这种对自我的超越与自我的颠覆,也为贾海泉的艺术赢得了当代艺术的属性。

  探寻贾海泉的艺术发展行迹,不难发现,地域文化的母题和全球化的融合、当代精神和中国元素的结合则构成了贾海泉水墨叙事的逻辑。

  贾海泉的生活工作背景无疑是和太行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期对太行山的视觉叙述虽彰显的是一种“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但在心灵深处是一种对外部世界的渴望与想象。我把这一时期带有具象倾向的山水称为看“山是山”阶段,即贾海泉的山水图式也就是贾海泉的“眼中之山”。期间,文化视野的局限不言而喻,而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学习,不仅体现了海泉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背景,更是他的一种艰难的甚至是一种无耐的选择,他不可能超越突破时代的羁绊,这样就很容易理解那时期的海泉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艺术表达。

  贾海泉艺术发展的中间阶段则是由具象山水向抽象山水不断转换的阶段,也即是“看山不是山”或者说是贾海泉的“手中之山”阶段。通过第一阶段对具象山水的表达,他张扬了太行山本土文化的一种包容与大气、昂扬坚韧的情怀,但这远远不够,尽管他有意识在画面中省去一些和艺术本体关联不大的东西,在艺术语言上趋于抽象简练,但他仍认为不足以把心底的激情畅怀地宣泄出来。无论从语言上还是观念上似乎和这个时代脉搏又有很大差异,虽说前一阶段的艺术探索显示了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也让我们清晰的洞察到他那种虽然毕业于学院又能超越学院,发端于传统又能不断超越传统的勇气与努力。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渴望突破,渴望超越,哪怕是颠覆自我。但突破什么,超越什么,基本上是一个混沌状态,艺术道路不太明晰,应该说这个阶段的海泉既苦闷彷徨又对社会变化和日新月异的视觉图景所带来的无所适从,渴望倾诉,也有追求的欲望。但真的不知从何处下手,残酷的现实处境即海泉勇于求思求变的性格又迫使他必须去突破变化。“手中之山”讲述的是一种黎明前的黑暗。虽然看见了光,但又不知光在哪里。近期的山水则完全进入了抽象表达的境遇,大面积的单色块、点线面的交融,淡墨色块的运转,电路板的模式构成了贾海泉视觉叙述的表征,而在表征的背后则体现出贾海泉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一种追问和激情表达。这应该说是贾海泉的胸中之山,由此他也步入了“看山又是山”的境界。不仅在语言上最终走向了抽象的表达,在观念上也契合了时代精神,符合当下艺术规律。凝练、典型的视觉图式背后,洋溢着的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时代精神和时代气息,真实的太行山被海泉的点线面幻化成了一曲交织着历史的沧桑与时代风采的乐章,出神入化、如入幻境。视觉图像的突变带来的其实是海泉对当代社会与艺术人生的真诚思考,是海泉压抑已久的创作激情的一种宣泄,更是海泉面对缤纷变幻的当代艺术的一种表达和一种文化立场。

  贾海泉在艺术上不断地去变化、不断地去追求,他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艺术家,又是一个勇于突破的艺术家。善思、多思导致了他在艺术上的善变与多变,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追问与追寻及对自我的超越与颠覆,才使海泉获得了一种不断前行的动力。

作者:冀少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