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对我来讲,意味着一条孤独的求索之路。
往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几乎消耗殆尽,或者说是完全没有了意识的状态下,我开始创作。因为此时我才能将脑海中的所有绘画与书写的范式忘却。
黑白就是高度纯粹的色彩,这符合精神层面的要求。没有必要加入色彩,不是不可以,而是没必要。于是,我选择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材料——水墨,以水墨转换为当代艺术的相关探讨,并重新审视自我,这样的研究对我很有吸引力。
当代水墨往往是从传统绘画和书法中转移过来的,这就造成了在这个转移过程中,存在着对当代水墨的理解处于不同阶段的艺术家。判断各类艺术家对当代水墨的理解和思考深度,就要从表达的方式上进行分析。艺术家只有在这个方面修养成自觉行为,不断地放弃情绪燥动下的技法操作,才能在当代水墨的探索道路上走得更远。当我进入当代艺术领域之后,我感觉到可以在时空中与许多艺术家相遇,相同或者相近的想法就是彼此最好的打招呼方式,但最终与各位做了思想上的别过之后又继续前行。
我认为当代艺术必须建立在理性与抽象的基础之上,当代水墨的进步在于克服了传统水墨的随机性,探究可以引发观者内心体验的途径。因此,如何准确地表达,成为了又急迫、又让人激动的课题,为此我绞尽脑汁。
艺术的实验有可能失败,不被接受,这很正常。主要是自己不接受,自我否定居多。实际上艺术家就是自己作品的第一个观众,我总是徘徊在自我否定的道路上。
在我的绘画中没有什么具象的内容,或者对景象的描绘。作为建筑师,我力图将空间想象力发挥出来,包括空间的界面、结构、情感。并对视线进行规划,形成某种幻觉,借以表达时间等因素。当代建筑的学术训练使我的绘画呈现出一种空间结构,这是我追求的方向。同时,当代艺术又滋养了我的建筑设计,我会从当代艺术的思维出发来考虑建筑的生成。
我将水墨视为一种媒介,通过水墨实验追问艺术创作的初衷,也表达着我自己此时此刻的态度和反思,是一种源于自我意识的空间建构。在白与黑之间,通过不同方法的表现将建构的黑白世界与心理感知对应起来,就这样等待着作品的最终呈现。
水墨必然要用笔。无论是过去的毛笔,还是现在的排笔,水墨的结合与运动必然会显露出浓与淡、厚与薄、深与浅的变化,我认为这是区别于油画的特点。但用笔准确是必须的,艺术家用笔要更加洗练,这也是水墨绘画在技术上绝不亚于西方绘画之处。所以,我不再单纯依靠笔墨纸砚进行创作,甚至摒弃传统水墨表现的技法,实验的核心围绕着如何让水墨能够表达出理性的形式。为此,我进行了反复实验与工具改良。
我思考着突破二维画面的限制,在纵向空间有新的探索,并取得了成功。现在的操作秩序简简单单的一笔,即可出现至少三个层次:纸底毡子的质地、宣纸的肌理、笔墨的行走。这些信息一下子全部凝固到纸界面上,我认为这是对中国水墨的突破,也从中表达出观念性的价值。我觉得这里存在着巨大的能量,我正在继续思考和发现。
在属于我的形式界面上,我要表达什么,应该是我人生的经历与多重价值观共同作用于我的结果,导致我以怀疑、或者悲观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在这一刻、时间与空间模糊了,生与死模糊了,真理和谬误模糊了,我甚至开始怀疑起我自己的真实存在。
水墨世界是单调的、空寂的,在其中我却感到亲切和熟悉,找到了自己遨游的世界。这似乎与我从小就感觉到无助并在内心深处形成了孤僻的性格有关,无论先天的性格还是后天的环境都将自己逼到了一个痛苦的地步。这时我开始意识到,原来痛苦也会产生激情,而且这种激情更具破坏力。当然破坏力并不直接对应生存环境,而是对现实存在的否定和既有观念的颠覆。我开始理解自我意识的觉醒有多么的重要,一切都是我的,一切都因我而存在。我要寻找真实的我、真诚的我,那种感觉绝无仅有、美妙绝伦。
作者:朱小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