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梁 江 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首先祝贺周波先生七十多岁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完成了他一辈子不断追求的一个心愿。周波先生非常低调,以前在全国画坛,知道他的人不太多,他在广东也很低调。刚才尚辉先生讲的一个判断,让我觉得他体现了岭南人物画的特征,邵先生和薛先生对他有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我都非常同意。
说到岭南画派的人物画,我们一般会说到方人定,杨之光、张幼兰等等。他们在画水墨人物画,形成了一个群体特色。在七八十年代,广东的作品在全国实力非常强,影响非常大。周波先生以前工作过的广东幻灯厂,在全国名声也非常大。我们要知道,以前是没有电脑,当时在全国放映的幻灯布专门就放他们制作出来的东西。我以前还是一个小青年,曾经去幻灯厂参观过周波先生他们工作的地方。当时他们都在画幻灯片,那个幻灯片就是油画那么大,他们画成连环画那么大,用相机缩小了,但是是黑白的,所以颜色要用手工去上的。就是这样,周波先生大量的作品都是没有署名,就是如此大批量生产出去的。通过这种方式,他就是这样培养出艺术创作的功力。当时我们看了非常吃惊,那么小的东西,要手工在里面操作做这些工作。
第一,周波先生的作品就体现了广东岭南人物画的最基本的特征。这个基本特征在哪里呢?我刚才讲到了从方人定、杨之光、张幼兰,还可以追溯到高剑父先生等岭南画派先驱们的一些艺术观——重视写生,关注普通群体,同时也重视笔墨的韵味。在艺术特征上,他们就体现为人物画。画风是比较明丽,用笔比较流畅,画面比较轻快,经常画得很阳光。有时候也像薛老师刚才讲的,很注重用很大块的墨块。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广东靠近海洋,吸取西方艺术的特征。这是周波先生作品一个重要的特点。
第二,是周波先生几十年在人物画领域耕耘,非常低调,大量作品都是没有名字就出去。当年的作品没有署名,后来也花了二三十年在广美做老师。周波先生为人非常低调,老老实实带学生,是一位好园丁。我们对这样的老师感到特别敬佩,他们做园丁,就像前几年我们经常说的蜡烛精神,培养出来很多学生,培养出了美术界一代一代的人才,他们的贡献我觉得我们要铭记。
第三,周波先生现在七十多岁了,他的艺术经验和创作特色,正如薛永年先生刚才讲的体现了学院水墨画的成果。除了这个,我觉得他们的艺术经历、创作特色,充分体现了这一代艺术家们群体性的特征。他们的作品铭刻着很深的时代烙印,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气息。当我们细看现场的作品时,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这些作品不可能出自于其他年龄段的艺术家之手。只有他才可以画出这样精彩的画。
第四,他这样的作品,我想除了他本身的艺术意义,还有深刻的文献意义。我在中国美术馆的工作,是负责管理收藏的。我建议中国美术馆收藏周波老师当年写生的作品及画稿,弥补国家在这部分收藏上的不足。因为周波的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包括《西沙之战》和少数民族这些题材。当时海南岛还是属于广东,他画的海南的题材都非常有生活味道。这些东西现在我们都不可能重复,甚至周波先生再画也很难重复这样的味道,所以这些作品都非常珍贵。周波先生这几十年的成果,不但体现了学院水墨画的成果,也体现了这一代艺术家的追求,体现了他们共同的艺术心态,体现了他们的群体特征,具有一种艺术史研究的文献意义。所以他的作品在这里展出,我们感觉到非常有意义。
作者:梁,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