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祝帅主持“空间与感知”胡抗美《中国书法章法研究》出版座谈暨学术研讨会

  2016年5月21日下午,由荣宝斋出版社主办的“空间与感知——胡抗美《中国书法章法研究》出版座谈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荣宝斋大厦召开。胡抗美《中国书法章法研究》一书,就结合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美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书法脱离日常书写之后,章法如何与空间发生关系,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保持章法的开放性,进行了开拓性的呈现。在本次论坛上,来自书法、美术、音乐、舞蹈、出版及美学、艺术评论等二十余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书法章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论坛由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于洋、北京大学副教授祝帅共同主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首都相关高校的二十余位学者就书法章法与中国传统美学、书法章法与现代形式理论、书法章法与当代艺术创作展开讨论。研讨会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集中由书法界的学者发言,下半场由美术界、美学等界的学者发言。这些参会的学者都是活跃在书法界、美术界、美学界的青年理论家和评论家,他们对书法章法问题的真知灼见,是一次跨学科的思想沟通与智慧启迪。通过对一本书法理论著作的探讨,引发美学界、美术界对书法学科的重视与思考,是此次研讨会的一个尝试与探索。

  祝帅在下半场论坛的学术评议中指出,本次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胡抗美《中国书法章法研究》一书进行了中肯的评价与学术史定位,并由此引发出对于书法研究领域相关重要问题的讨论。他说,学科原本并不是分离的,分科教育只是现代化以来的产物。在中国画教学中,潘天寿就是于60年代在浙江美术学院首次提出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应该分成一个个不同的专业组织教学。但在提出“跨界”的今天,经历了“否定之否定”,学科走向融合也是大势所趋。他说,在本场论坛中发言的学者,主要来自于书法领域以外的其他学科。其中,第一个领域是美学和人类学。在这个领域中,80年代就有很多学者关注书法,如美学界的叶秀山、韩玉涛,书法界的姜澄清、陈方既等人。但今天看来那时候所谈的,不外乎“天人合一”、“线的艺术”等常识的范畴。今天的论坛则集中了来自于国际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前沿领域的学者,进行了理论的突破。第二个领域是音乐。90年代《中国书法》杂志,以及2010年前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都曾经组织过关于书法与音乐的研讨,但有欠深入。本次论坛上则有学者对相关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也有与之呼应的个案研究。第三个领域是美术学。从群众基础来看,我们国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是并列的;但从学科归属上看,书法又是从属于美术学的下级学科。这些年来的书法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相对于美术学的发展来看还是有些封闭。本次论坛上则分别由学者就近年来美术学科中的一些前沿问题,如美术史方法论、视觉文化、美术管理等,结合书法问题进行了阐释。本次论坛提出的许多话题,都值得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讨论和深化。

  论坛最后,胡抗美与大家分享了写作本书的心得,并表示将于会后正式出版本次研讨会的论文集。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